魯網3月26日訊“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納百家之長以厚己。”為深化教師專業成長,凝聚教育智慧,3月25日下午,東營市東營區一中舉辦“青春悅讀”教師“學習歸來話收獲”活動。

本期活動特邀資深教師李梅芳分享教育經驗。她以“嚴慈相濟,家校共育”為主題,結合班級管理實例,提出“積分制管理法”——通過量化評價調動學生與家長積極性,實現家校協同育人。談及青年教師成長,李老師強調:“教參是教學的‘導航儀’,需精研每課重點,方能精準落實教學目標。”針對低年級閱讀習慣培養,她建議“以聲促學”,通過“家長簽讀卡 積分激勵”模式強化朗讀監督。現場青年教師紛紛記錄,直言“既有理論高度,又接地氣”。

在“學習歸來話收獲”環節,青年教師立足外出學習成果,圍繞教學實踐展開深度交流。語文組賈英超老師在聽《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一課,認為最值得借鑒的是“跨學科融合”設計——鏈接科學課、語文課知識,用類比法解釋“納米尺度”化解認知難點。這也啟示老師們:說明文教學應弱化術語灌輸,強化探究體驗,讓科技與生活真正“零距離”,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語文組邊熙媛老師分享AIGC大模型學習收獲:“AI能快速定位學生知識盲區,助力分層教學;AI互動平臺可設計‘科幻創作’任務,激發創造力。”她呼吁:“技術是工具,教育者需以真誠溝通守護學生的好奇心與同理心。”

“一次分享,是經驗的傳遞;一場歸來,是成長的再出發。”教育者的學習永遠在路上,唯有將‘輸入’轉化為‘輸出’,方能實現真正的專業進階。青年教師們紛紛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起點,在課堂中踐行所學,讓教育更具溫度和深度。
未來,東營區一中將繼續依托“青春悅讀”平臺,搭建多元學習共同體,推動教師“走出去”開拓視野、“帶回來”賦能課堂,為打造高品質教育生態凝聚奮進力量。(通訊員 崔艷芬 邊靜靜 張青青)
責任編輯:陳吉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