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大學生科研團隊靈犀科技正式發布了基于圖神經網絡與人工智能的智能配電網解決方案,使三相不平衡識別準確率達到97.3...
近日,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大學生科研團隊靈犀科技正式發布了基于圖神經網絡與人工智能的智能配電網解決方案,使三相不平衡識別準確率達到97.35%,更是實現了1分鐘故障響應速度等突破性指標,標志著配電網智能化技術邁入新階段。
研發團隊負責人韓明皓介紹,該方案融合圖神經網絡(GNN)與邊-云協同技術,攻克了傳統配電網的三大技術壁壘。在浙江以諾電氣的實測案例中,該方案使企業配電網線損降低5%,供電可靠性提升至99.9%,年節約運維成本20萬元。華能能源長興分公司應用后,新能源消納效率提升10%,故障排查效率提升3倍。
據國家發改委最新數據,我國配電網智能化改造市場規模預計2025年突破5000億元。靈犀科技抓住《新型配電系統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政策機遇,其"軟件定義電網"技術已獲13項專利和10項軟件著作權。公司獨創的"邊-云協同"架構支持每秒百萬級數據處理,兼容90%以上主流工業協議。通過IOT邊緣計算與云端AI的深度融合,實現從故障預警到自愈調控的全流程自動化。
這支由00后大學生領銜的團隊,依托浙江水利水電學院電氣工程實驗室,聯合許昌智能等行業龍頭,構建"算法 硬件 服務"的完整生態。其研發的錄波型故障指示器(IWOS)已通過國網電科院認證,采樣頻率達到行業領先的10kHz。隨著國家"雙碳"戰略推進,這支平均年齡21歲的創業團隊,正在用硬核科技重新定義電力系統的"神經末梢",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提供青年智慧方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