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下降67%以上,凈利潤由盈轉虧,鋰礦龍頭天齊鋰業(002466.SZ)業績,在去年遭受重挫。
天齊鋰業26日晚間披露的年報顯示,2024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0.63億元,同比下降67.75%;凈利潤由2023年同期的72.97億元,大幅下降至虧損79.05億元。
作為行業龍頭,天齊鋰業在鋰鹽價格上漲周期內買礦大擴產能、利潤持續增長,2021年至2023年,該公司營收從77億元飆升至404億元,此次虧損也是自2021年以來,天齊鋰業首次出現年度虧損。
毛利率驟降、SQM訴訟懸而未決
同上年相比,天齊鋰業去年的凈利潤,大幅下降了150億元以上。聯營公司虧損、產品價格下降、計提減值準備,是影響該公司去年業績的四個主要因素。
年報告顯示,天齊鋰業聯營公司SQM,因稅務訴訟確認了約11億美元的所得稅費用,導致凈利潤減少約11億美元。2018年,該公司投資40.66億美元購買了智利SQM的23.77%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截至目前,公司持有SQM合計約22.16%的股權。截至年報披露,該公司全資子公司天齊智利向智利法院提起的訴訟仍在審理中。
天齊鋰業還在財報中提到,盡管公司2024年度鋰化合物及衍生品的產銷量實現同比增長,但受到鋰產品市場波動的影響,鋰產品的市場價格整體呈現大幅下滑,導致去年的毛利率,從2023年的約85%驟降至46%。
同時,天齊鋰業控股子公司泰利森,還面臨的化學級鋰精礦定價機制與產品銷售定價機制周期錯配問題,也是造成階段性虧損的一個重要因素。
2024年,化學級鋰精礦的市場價格逐步降低,公司向泰利森新采購的鋰精礦價格也隨之下降。隨著新購低價鋰精礦陸續入庫及庫存鋰精礦的逐步消化,公司各基地生產成本中耗用的化學級鋰精礦成本正逐漸貼近最新采購價格,鋰精礦定價機制的階段性錯配也逐步減弱。
此外,天齊鋰業2024年還計提了資產減值損失21.14億元,主要系在建工程減值損失和存貨跌價損失。
其中,減值準備最多的是澳洲氫氧化鋰項目。在2016年和2017年,該公司分別在澳大利亞啟動了一期和二期年產2.4萬噸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項目。目前,一期氫氧化鋰項目至今處于產能爬坡階段。
對于二期氫氧化鋰項目,公司在年報中披露,已終止投資建設,截至報告期末,項目在建工程余額13.4億元,已全額計提減值準備。截至2024年12月31日,該項目相關投入累計約2.07億美元,合計約14.84億元。
鋰價繼續下探,產業鏈等待轉機
近年來,鋰鹽產量持續增長,導致價格持續下探,碳酸鋰價格已從2023年初的50萬元/噸一路下挫,一度跌至約7萬元/噸,沖破大部分企業的成本線,這也導致相關企業存貨減值風險增加。
2025年以來,碳酸鋰市場繼續在低谷徘徊,期貨與現貨價格雙雙下探,目前在7萬元/噸徘徊,產業鏈等待轉機。
工銀瑞信基金分析稱,當前,鋰電龍頭企業已進入新一輪的產能擴張期,二線電池企業也逐步走出產能利用率的低谷,供需格局有望迎來改善。
東方證券認為,自2022年初以來,鋰電行業雖然經歷了業績連續下滑,目前上游資源的見底、行業的出清與整合以及加工費和產品結構的改善,有望支撐行業利潤。考慮動力、儲能、出口等不同鏈條的需求,2025年鋰電需求有望保持增長。
高盛判斷,若短期內需求沒有大幅回升,碳酸鋰價格在未來6-12個月內將繼續維持低位震蕩,行業產能出清或需更長時間。
上海鋼聯新能源事業部鋰業分析師李攀分析,目前碳酸鋰市場呈現“報價堅挺、成交疲軟”的特征,下游需求方議價能力增強,上游企業挺價難度較大。若二季度鋰礦供應釋放超預期,鋰鹽價格或下探7萬元/噸關鍵心理關口;但如果有企業主動減產,或下游需求超預期復蘇,價格也存在反彈可能,短期震蕩區間或維持在7.25萬元/噸~7.45萬元/噸。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