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胃癌作為全球第五大常見惡性腫瘤,每年導致超76萬人死亡,其中中國患者大約占比40%。由于早期癥狀隱匿且篩查體系尚未普及,我國約65%的胃癌患...
胃癌作為全球第五大常見惡性腫瘤,每年導致超76萬人死亡,其中中國患者大約占比40%。由于早期癥狀隱匿且篩查體系尚未普及,我國約65%的胃癌患者初診時已進展至晚期,五年生存率不足10%。傳統化療時代,晚期胃癌一線治療的中位總生存期(OS)難以突破12個月。這一嚴峻現實迫使醫學界不斷探索新策略——以PD-1/PD-L1抑制劑為核心的胃癌免疫治療,因其獨特的免疫激活機制和潛在長尾生存效應,逐漸成為破局關鍵。
在胃癌治療領域,中國學者開展的ORIENT-16 III期臨床研究為胃癌免疫治療樹立了新的里程碑。該研究證實,信迪利單抗(PD-1抑制劑)聯合奧沙利鉑與卡培他濱化療方案,可顯著延長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其中全人群中位總生存期提升2.9個月至15.2個月,PD-L1陽性人群更獲得5.5個月的中位總生存期提升。這一成果不僅被納入《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胃癌診療指南》,還是國內首個進入醫保的胃癌全人群一線免疫治療方案,標志著胃癌免疫治療從探索階段正式邁入臨床實踐新階段。

隨著ORIENT-16研究證據的積累,胃癌免疫治療正在引發臨床實踐的多維變革。在治療標準方面,PD-1抑制劑聯合化療已被列為晚期胃癌一線治療的選擇;在醫療可及性層面,醫保覆蓋顯著降低了治療門檻;在治療場景拓展上,研究團隊已啟動圍手術期胃癌免疫治療探索,有望將生存獲益延伸至更早期患者。這些進展共同推動我國胃癌診療從傳統化療時代加速轉向免疫聯合治療時代。
雖然當前胃癌免疫治療仍面臨生物標志物檢測標準化、長期療效驗證等挑戰。但值得肯定的是,基于中國人群數據建立的這一治療模式,為中國胃癌實際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參考。隨著真實世界數據的持續積累和治療策略的不斷優化,胃癌免疫治療有望在提升患者生存質量、改善臨床結局方面發揮更深遠的作用。這一突破性進展不僅重塑了晚期胃癌的治療路徑,更為實現腫瘤慢病化管理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