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短期局勢如何波動,亞洲崛起的長期趨勢都不會受到干擾。”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杰出研究員、新加坡前常駐聯合國代表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在2025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談到特朗普政策對亞洲的影響時,馬凱碩表示:“我們應始終區分短期波動與長期趨勢。短期來看,亞洲崛起難免會遇到一些小波折。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會對亞洲經濟增長帶來一定困擾,但這只是個小障礙,亞洲回歸的長期趨勢不可阻擋。”
亞洲該如何應對美國關稅新政
在回答亞洲如何應對關稅挑戰的問題時,馬凱碩表示:“特朗普的關稅措施波及全球多個國家,無疑是一項挑戰和難題。但我們的應對必須保持冷靜。”
他認為,若美國過度施加關稅,不僅會損害受影響的國家,還將對全球經濟乃至美國自身經濟造成負面沖擊。“美國股市已顯露出緊張情緒,這也可能拖累其經濟增長。一旦美國經濟因關稅政策出現問題,或許會促使特朗普重新審視這些措施,但目前仍需觀望。”
馬凱碩也提醒,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畢竟特朗普上任僅兩個月。“我們需要耐心等待一段時間,以觀察政策的實際后果。我們應準備好面對未來幾個月的動蕩,但隨后,或許會有更多聲音呼吁穩定局勢。亞洲應以冷靜和耐心應對這些關稅。”他總結道,反制措施是正常的回應舉措,但關鍵在于不應過于激動或沖動。
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角色
在談及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角色時,馬凱碩認為,中國可以同時扮演全球工廠和全球市場的角色,無須在兩者間抉擇。他稱:“保持經濟增長對中國至關重要,既可以成為消費品的主要進口國,又可以繼續作為制造中心服務全球。”
他舉例稱,中國的經濟增長越強勁,對各種產品的需求就越大。例如,隨著中國經濟愈加繁榮,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作為游客出國旅行,這將促進世界許多國家的經濟增長。這是中國可以作出的諸多貢獻之一。
馬凱碩還表示,中國市場依然對外資具有吸引力。他稱,吸引更多外國投資對中國來說也依然重要,這可以讓中國的增長和繁榮不僅惠及中國人民,也惠及全球人民,“尤其是在當下,當特朗普正試圖通過高關稅在某種程度上關閉美國經濟,中國正采取相反的做法,更加開放并與全球經濟融合,而這十分關鍵。”他稱,這是一個明智的策略,中國已在朝此方向邁進。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