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13年第一臺家用冰箱誕生以來,人類用一百年的時間將冰箱的制冷效率提升了20倍,將能耗降低了80%,甚至讓冰箱學會了語音交互、食材識別。然而,現在,當消費者打開冰箱門,依然要面對蔫黃的綠葉菜、滲出血水的牛排和干癟的藍莓——其實,技術狂飆的背后,是保鮮本質的百年停滯。
國際食品浪費研究機構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約13億噸食物因儲存不當被丟棄,其中家庭冰箱貢獻了35%的浪費量。當消費者從“囤貨剛需”轉向“品質剛需”,當“吃得健康”成為全民共識,冰箱行業卻陷入“參數內卷”的怪圈:比拼-30℃速凍、比拼99.99%除菌率,卻對食材營養流失、風味衰減等核心痛點視而不見。
這場困局的破局者,來自中國廚房電器領域的“技術派”品牌——方太。方太最新推出了一款高端全嵌冰箱,以“遠洋級氮氣保鮮科技”重新書寫行業邏輯,將保鮮標準從“延緩腐敗”升級為“鎖住營養”,更以美學設計重構廚房生態。這場變革背后,其實是一款產品對于消費價值的深度洞察。
遲來的“保鮮”革命
某種意義來說,冰箱行業的技術迭代史,本質是一場“制冷效率”的軍備競賽。從機械控溫到變頻壓縮,從風冷無霜到-40℃深冷,產品不斷刷新低溫極限,不過,卻一直忽視了最樸素的消費者訴求:“為什么放進冰箱的草莓,兩三天后只剩下一灘甜水?”
數據顯示,在傳統冰箱中,綠葉菜冷藏3天失水率超30%,牛肉冷藏5天汁液流失率達15%,藍莓冷藏7天維生素C保有率不足40%。低溫雖能抑制微生物活動,卻無法阻止細胞呼吸導致的營養代謝——“冷藏≠保鮮”。
中國城鎮家庭冰箱滲透率已達99.2%,可以說,市場的博弈已經進入存量競爭。價格戰、容量戰、智能化等噱頭在冰箱市場此起彼伏,但消費者真實需求已轉向:京東家電研究院調研顯示,72%的高端消費者將“保鮮效果”列為選購冰箱的首要因素,遠超“大容量”(53%)和“智能功能”(38%)。
日本、歐洲市場的趨勢更具啟示性。一些企業通過技術升維,比如使用真空冰溫科技、生物養鮮技術等手段在高端市場形成壟斷性優勢。反觀國內,盡管產品在控氧、磁控保鮮領域有所突破,但整體仍處于跟隨階段。
方太的破局——保鮮,不是降溫那么簡單
在冰箱領域,方太的顛覆性在于——跳出了“制冷競賽”的思維定式,將目光投向更底層的保鮮邏輯:食材腐敗的元兇不是溫度,而是氧氣。當氧氣濃度從21%降至2%,草莓的呼吸強度可降低90%,營養流失速度減緩50%。這項在遠洋科考、醫療冷鏈中成熟應用的技術,卻因設備龐大、噪音過高長期被家用市場拒之門外。
方太用四年時間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將2米高、500kg重的工業制氮機微型化至2.5cm厚、2kg重的平板電腦大小,噪音也降至圖書館級36分貝以下,實現主動制氮,從而精準調控氮氧比。
據了解,在方太研發轉化“氮氣保鮮科技”的四年時間里,設計了數百個設計方案、攻克了百余個技術難關。將諾大的工業制氮設備縮小近500倍放進冰箱,在技術理論上是不可能實現的;并且整個氮氣保鮮模塊全部的零部件數量高達六十多件——相當于一些廚電產品整機的零部件,每一個零部件均需進行參數匹配、系統調試和各種可靠性驗證,以確保最終效果,因此難度非常大。但方太最終克服了這些難題,后發先至地率先帶來了行業內可對標工業級保鮮水平的一流產品。
憑借這一技術突破,方太也收到了來自權威專業機構的認可——方太遠洋級氮氣保鮮科技收獲了來自工信部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評定和頒發的國際領先認證。
除此之外,為了在實際生活使用中帶來更好的保鮮效果,方太還聯合上海海洋大學,研究出了適合百余種常見家庭食材儲鮮的“黃金氮氧比”,從而讓冰箱的作用從保質不壞進化為更好地留存營養與風味,有效地延長食材的“黃金營養期”。
實測數據也顯示,方太冰箱氮氣保鮮艙在食材儲存方面表現卓越。比如,羅馬生菜經過方太冰箱7天的保存后,維C保有率為91.2%,失重率為8.6%;櫻桃壞果率為2.8%。這些數據表明,冰箱已從單純的“保質工具”進化為“營養管家”,在家庭膳食健康鏈條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大多數傳統冰箱中,儲存的食物哪怕看起來“沒有壞”,實際上也早已營養流失嚴重、風味受損嚴重。在重視環保、重視膳食營養標準升級的當下,消費者更關注綠色健康飲食,愿意為“更好”的保鮮買單。這讓“儲鮮”成為可持續增長的高價值賽道。相比拼價格、拼容量的傳統競爭,方太選擇了“高端保鮮”這一差異化賽道,有望在“回歸生活本質、提升生活品質”的新一輪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中占據先機。
未來冰箱,如何從功能品變成藝術品?
在現代家庭家居環境中,家電所承擔的角色早已不止于功能層面,而是開始向美學層面、情緒層面延伸,冰箱也一樣。據中國建筑裝飾協會數據顯示,開放式廚房裝修比例較五年前增長217%,在越來越流行的“開放式廚房”中,必不可少的“冰箱”在廚房空間中的重要性大大提升,幾乎成為一個重要的視覺焦點,其美學價值與情感屬性也在日益凸顯。方太就洞察到,中國消費者對“隱奢美學”的追求,正推動家電從“功能品”向“藝術品”進化。
方太全球新一代高端全嵌冰箱,是方太與國際頂級設計大師Emami聯袂打造,并采用了開創式的新一代融合式全嵌技術,以575mm超薄機身完美適配中式櫥柜,采用按壓式無把手設計,帶來極致簡約的視覺體驗;與此同時還帶來了508L的超大容量,足夠裝下五口之家一個月所需的食材量,讓消費者無需因美觀而犧牲實用。在氮氣保鮮科技的加持下,這款冰箱得以實現全嵌設計、內部容積、保溫保鮮“不可能三角”的完美共存。
“藏奢于隱”的東方美學表達、極致保鮮功能與極簡外觀設計兼具的巧思,讓這款冰箱在2025年斬獲了德國iF設計金獎,也是本年度唯一獲得該獎項的冰箱產品。
從消費者視角來看,這種設計不僅滿足了現下越來越多的用戶對“隱奢美學”、“極簡家居美學”的追求,更對“現代廚居場景”的邏輯進行了重構——即:“冰箱”不再只是廚房中一件突兀的功能電器,而是可以成為廚房中的空間藝術品,并可以從“儲鮮”的功能和“高級”的外觀出發,成為聯接“烹飪、社交、展示”的一個生態節點。
事實上,在相關的品牌和產品營銷上,也已經可以看到,“與消費者的情感共鳴”重要性正在顯化,冰箱與消費者的溝通,不再只講“技術多牛”,而是開始講“食物與人的關系”。比如,方太強調“讓食材回歸原生鮮味”,本質上是在傳遞“健康”“家人”“珍惜食物”這些更有溫度的理念。
這種敘事背后,是消費者決策邏輯的深刻變化——“冰箱”對人的價值,正在從“功能價值”越來越多地轉向“情緒價值”。
方太在冰箱產品上帶來的新升級、新體驗,不僅在保鮮功能的“基本盤”上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升級,更是精準地洞察和回應了消費者在“廚電”產品上尋求情緒價值、審美價值的新趨勢。方太入局冰箱,不僅完善了方太品牌自身“高端全場景廚電解決方案”戰略的落地,更進一步重塑了行業競爭邏輯——未來的冰箱之戰,必是產品的技術、美學與生態,以及品牌與消費者精神與情緒溝通之間的綜合較量。
總結:冰箱行業的“范式革命”與方太的“長期主義”
方太冰箱的突圍,標志著冰箱行業競爭維度的根本性躍遷。
從前,制冷效率是衡量一臺冰箱優劣的核心指標,而如今,方太用氮氣保鮮科技帶來了制冷和控溫控濕之外,更精細化的“精控氮氧比”的保鮮新路徑,讓食材在更長時間內依然可以保持原始的營養和口感。與此同時,冰箱的產品功能定位也在重塑,從單純的存儲工具進化為廚房生態的中樞,融入家庭的飲食和社交場景。并且,市場對“冰箱”價值的衡量,也在從單一的價格和性價比競爭,轉向健康和情感溢價競爭——消費者愿意為更高品質的生活方式買單。
方太引領的這一輪變革的本質,是“冰箱”對自身角色的重新定義。冰箱不再只是一個家電產品,而是家庭健康管理的第一道防線,也是品質生活的一個象征。當方太將遠洋級氮氣科技引入廚房,當冰箱不再只是“能用”,而成為“值得欣賞”的存在,這也標志著一個“科技與人文價值并重”的消費時代正在到來。
曾經,我們買冰箱是為了讓食物“活得久一點”;而未來,我們買冰箱是為了讓生活“過得好一點”。冰箱在未來的競爭也不只會是“制冷技術”之爭,而是“科技 設計 生活方式”的綜合比拼——從“能凍住”到“能儲鮮”,從“能用”到“好看”。毋庸置疑的是,冰箱行業正在迎來一場產品定義上的革命。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