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開始,關稅硝煙漸濃,全球市場波動加劇。
先是3月2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了新的汽車關稅政策,從下周起實施對所有不在美國制造的汽車都將征收25%的關稅。下周則是更關鍵的時間點——特朗普還表示4月2日將對每個國家都加征“對等關稅”。
值得一提的是,對汽車及零部件加征25%的關稅對日本和韓國影響最大,因其對美汽車出口占總出口的7%。
3月28日下午,日經225指數、韓國Kospi指數、恒生科技指數跌幅都接近2%,美股近期的反彈也止步于200日均線并再度承壓,汽車股重挫——通用汽車(GM)盤前跌7%,梅賽德斯-奔馳跌4%,現代汽車跌4.4%。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Jerry Chen對記者表示,2024年,在美國銷售的車輛中約50%都是通過進口,其中23%左右來自于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價值和進口數量的前五位分別是墨西哥、日本、韓國、加拿大和德國。從車企品牌來看,通用的本土化率最低僅為50%左右。對中國而言,渣打大中華區及北亞首席經濟師丁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關稅影響相對有限。
汽車關稅最影響日本、韓國
特朗普發布公告,宣布自4月3日起對進口汽車征收25%關稅,并將在5月3日前對關鍵汽車零部件實施相同稅率,90天內進一步擴大至更廣泛的汽車零部件。該關稅適用于加拿大和墨西哥生產的汽車,但短期內不會影響《美墨加協定》(USMCA)下的汽車零部件,并且USMCA車輛中的美國制造部分將被排除在外。新汽車關稅疊加現有關稅,而非替代。
對于旨在降低赤字的白宮而言,汽車成為了重點打擊對象并不奇怪。白宮數據顯示,2024 年美國售出的 1600 萬輛輕型車中,只有約 800 萬輛(50%)在美國組裝。即使是在美國組裝的車輛,其零部件中僅 40%-50%來自美國。IHS 數據顯示,美國每年生產 1000-1050 萬輛汽車,其中部分用于出口。
亞洲市場受到最大影響。摩根士丹利的研究顯示,美國汽車貿易逆差總額為2450億美元,包括乘用車、商用車及汽車零部件(含EV電池)。其中,亞洲貢獻了1150億美元,占比47%。汽車及零部件25%關稅對日本和韓國影響最大,因其對美汽車出口占總出口的7%。
假設美國在4月對整車征收關稅,5月對USMCA以外的關鍵零部件征收關稅,7月對所有零部件(包括USMCA合規零部件)實施關稅,高盛預計政策影響大致為——4月,美國整體有效關稅稅率提高1.4個百分點;5月,關稅再提高0.2個百分點;7月,關稅再提高0.6個百分點,合計提高2.2個百分點。按照經驗法則,有效關稅稅率每上升1個百分點,核心通脹率將增加約0.1個百分點,因此該政策全面實施后預計核心通脹將上升0.2個百分點。
價格上漲是大概率事件。根據高盛測算,對整車的25%關稅可能會導致汽車價格上漲 5000 美元至 1.5萬美元(假設車輛價格在2萬至6萬美元范圍內);對零部件的25%關稅可能會使本土生產汽車的成本上升 3000美元至8000美元。但目前并非所有零部件都被征收關稅,因此實際成本上升可能略低于這一水平。
美國宣布汽車關稅后,豐田、本田等日本車企股價反應明顯,2024年美國汽車銷售中進口占比46%,其中日本貢獻了130萬輛排名第三(僅次于墨西哥的250萬輛和韓國的140萬輛)。
高盛分析師Kota Yuzawa認為短期內銷量壓力不可避免,在提價25%的情境假設下,盈利預測變動分別為:豐田 -6%, 本田 -8%, 尼桑 -56%, 馬自達-59%, 斯巴魯 -23%, 三菱汽車 -22%。不過,從長期來看,關稅的負面影響終將逐步消退。
對中國直接影響有限
對中國而言,渣打大中華區及北亞首席經濟師丁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關稅影響相對有限,美國對中國汽車關稅已超過100%,再加25%影響不大。
有國內汽車行業人士對記者提及,疊加特朗普1.0時期及拜登對華關稅政策,在此次汽車關稅前,美國對中國新能源汽車關稅就已經為122.5%,燃油車關稅為47.5%。早在2024年拜登大幅提稅之后,中國大多數自主品牌企業就已紛紛表示放棄美國市場,此次的25%汽車關稅影響并沒有超出預期。
目前對美出口主要企業為一些合資外資車企,其中,上汽通用、沃爾沃、福特等對美返銷已形成規模。但隨著美國逐步對中國汽車產品加征高額關稅,這些企業可能將生產線轉移至其他國家,或調整出口市場布局。根據海關統計,多年來美國一直是中國最大的汽車零部件出口市場,未來需要關注特朗普2.0關稅措施對中國對美零部件出口產生的影響。
此外,由于在墨西哥布局的中國企業已無法享受《美墨加自貿協定》的優惠關稅對美出口,在墨西哥建廠的海外企業發展風險攀升。
大漲后港股面臨韌性測試
事實上,汽車稅此前還并非市場的最大關注點,關鍵事件仍是4月2日,屆時特朗普將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因此,當前機構投資者仍維持謹慎觀望情緒。
美國政府似乎在試圖弱化關稅的影響。例如,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一次采訪中表示,只有15%的國家可能面臨額外加征關稅。但是,這可能仍會波及幾乎所有美國貿易。
近階段,海外資金對中國市場都持有積極的觀點。高盛將MSCI中國指數目標上調至85點(相比當前水平有13%的上漲空間)。這一觀點也得到了華爾街多家機構跟隨升級的呼應。此外,部分在港上市的大盤股盈利預期出現上調。
不過,下周將是對近期行情的一次真正考驗,某美資投行人士對記者提及,中國企業對美國收入的依賴度降低,AI行情主要由中國國內故事驅動,外資持倉相比2018年更輕,以及特朗普愿意談判,減少了外部沖擊的可能性。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