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上,機器人的身影幾乎無處不在。
一場論壇上,一位院士在上臺演講前和機器人握了握手并摸了摸它的頭。在嘉賓演講的間隙,機器人還上臺來了段串場表演,跟隨著《紅高粱模特隊》的插曲扭動起來,盡管動作略顯笨拙,但不妨礙在場觀眾紛紛掏出手機記錄。場外,有接待機器人手拿搖鈴提醒嘉賓演講開始,還有各種各樣的人形機器人在現場寫書法、沖咖啡、秀茶藝、提供問診服務。
對于近期具身智能賽道的熱度,動易科技聯合創始人毛書翰對記者表示,去年,上下游產業方對具身這一概念還沒有那么熟悉。春節后,行業幾家公司陸續發布相關進展,越來越多的行業與產業方希望與我們進行產業落地合作探討。
另外在技術側,毛書翰表示,多元化理念的運動行為目前在行業內成為較大突破;軟件層面,行業已看到大模型技術在人形機器人上的廣闊應用前景。硬件層面,具備全棧硬件自研能力的企業將具備更多的發展上限和行業話語權。
今年2月,北京發布《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據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劉衛華介紹,目前,北京已擁有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約2400家,約占全國四成,2024年全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提前完成三年發展目標。
中關村論壇現場,北京對具身產業的投資與布局有了具象化展現:有宇樹Go2機器狗陳列、“加速T1”機器人踢足球、“妮婭”機器人迎賓、“天工”機器人進行行走演示、“蓋博特”機器人為顧客取商品、“Adam”機器人表演太極拳。
除了具身智能,人工智能也是此次大會的技術重點,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辦公室主任王玉霞在采訪環節表示:近期,北京市海淀區正在按照國家人工智能戰略部署和全市統籌安排,全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重點圍繞算力、投資、人才、空間等方面強化布局。其中在算力供給方面,建設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調度平臺,協同京能數產、智源研究院等主體,打造算力跨域調度運營體系,在既有重點項目基礎上,不斷接納新的算力節點,逐步形成一體化的智算網絡,實現算力資源的柔性互通、協同發展。
另外在產業投資方面,王玉霞表示,海淀區已成立三期中關村科學城科技成長基金,總規模達200億元,通過資本注入加速技術轉化和產業落地。在空間保障方面,海淀區將推出“中關村AI北緯社區”,在科學城北區構建10萬平方米以上人工智能企業重點承載區,賦能空間、產業、人才、企業服務等四大類共9項市、區、園疊加政策,符合條件的AI企業可免租入駐,最高享受三年全免費的租金優惠,支持人工智能領域初創企業發展。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