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應規劃哪些具體路徑?
在一場日前(26日)于上海長寧舉辦的“低空展翼,蓄勢騰飛”低空經濟行業閉門會(下稱“閉門會”)上,多位航空、飛行器等領域企業紛紛表示,現階段,我國低空經濟產業仍處于起步期且發展速度迅猛,產業鏈上下游格局也已初具雛形,因而一些空域、適航等保障性政策的制定和落地至關重要。
行業期待細分政策
今年以來,多項頂層政策聚焦“低空經濟”。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近日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也提出,“加快完善低空經濟監管體系,有序發展低空旅游、航空運動、消費級無人機等低空消費”。
第一財經梳理發現,低空經濟相關政策包括空域、適航審批、標準與保障、產業等幾大領域;空域政策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空域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是綱領性文件;適航審批政策上,2022年8月1日施行的《正常類飛行適航規定》有重要指導意義,其針對飛行器從飛行、結構、設計和制造、飛行界面等進行評估;標準與保障政策上,飛行器技術標準、安全規范以及基礎設施補貼、人才引進等是重點。
在產業政策上,去年3月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等4部門聯合印發的《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則從航空器研制和創新能力,航空應急救援、物流配送的規模化和產業化,以及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等領域提出要求,并提出到2030年要形成萬億級產業規模。
行業也期待更多細分政策。在上述閉門會上,無錫華天燃氣輪機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周玉吉告訴記者,公司現階段的業務重點在民用航空發電機的組裝制造,同時也有自建飛行器葉片廠的計劃,相關零部件、設備存在著進出口需求,“一些出口退稅、進口保稅政策對于公司的發展有一定幫助。”
低空經濟領軍企業、上海時的科技相關負責人徐安也表示,公司此前的總裝制造工廠設在安徽,以匹配一些黃山區域的文旅飛行場景;近年來,公司將研發總部設在上海,在主機廠落地、應用場景匹配等方面都受益了一些針對性政策,“期待在一些示范性的如低空通勤等場景領域,未來能有更多的參與機會。
記者也了解到,得益于《關于加強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區域聯動發展打造低空經濟核心承載區的行動方案(2024-2027年)》等文件的引導,虹橋商務區已實現了與長三角重點城市的點對點低空通勤,試飛覆蓋范圍包括虹橋—松江、虹橋—蘇州太倉、虹橋—蘇州昆山等6條航線;其中,虹橋到蘇州太倉港的出行總交通耗時僅20分鐘,比駕車用時縮短70%,比乘坐高鐵總耗時縮短87%。
“除了現有政策,長寧將持續對低空航空器、低空航線、低空服務體系等領域市場主體給予政策支持。”閉門會主辦方之一、上海市長寧區投促辦相關負責人劉嘉峰表示。
產業發展路徑與趨勢
根據中國民航局2024年公布的相關數據,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已超過5000億元,預測到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
低空經濟的需求與場景何在?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經理黎韜揚稱,現階段,低空經濟的需求體現在商業需求和政府需求兩個方面。商業需求包括農業植保、基礎巡檢、測繪、金融、礦產勘探等;政府需求則包括政府監管(安防巡邏、緝毒緝私)、應急(航空滅火、救援、應急通信)、環境資源管理(國土、氣象、水務)等。
低空經濟產業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企業應如何發力?黎韜揚表示,一方面,低空飛行器的應用場景可以從應急、消防等“載物”的特殊場景突破,待成本逐步下降以及安全性、經濟性有所提升后拓展到“載人”;另一方面,高可靠、高續航、綠色環保、低成本也將是eVTOL發展的重要方向,這涉及簡化制造流程、降低材料成本、優化運營效率等。此外,低空經濟中三維空天信息的探測、計算、規劃、監管也需要人工智能(AI)和算力支撐。
睿資創投創始人李天一也告訴記者,AI、衛星互聯網是未來具有前景的低空經濟產業細分賽道。而從賽道的應用場景和定價邏輯來看,首先,低空經濟產業的“產品力”需要符合用戶需求,其次,低空經濟企業需要為產品營造規模效應以使產品的效益高于其制造成本,最后,企業則應通過技術創新獲取更高的降本空間。
李天一建議,航空器的產品力是核心,這包括了三電技術(電池、電機、電控),飛行控制系統等,同時,企業還需關注終端應用場景的剛需性,聚焦能快速落地的痛點場景,比如山區醫療物資運輸,港口巡檢等。
滬上一家飛行器技術與信息解決方案提供商、空海易行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朱臻也告訴記者,從飛行器整機制造、負載配件(包括雷達、云臺相機等)、基礎設施(換電充電機庫、飛行管控平臺等)這三大低空經濟產業組成來看,國內企業均已實現了細分領域的全覆蓋,“但從我們走訪調研絕企業的經驗來看,飛行器的硬件、飛行控制系統已經較為成熟,但電池續航能力對于需要連續作業的無人機來說仍是一大挑戰。”
朱臻同時表示,從載人垂直起降飛行器本身的資質來看,低空經濟無人機許可證的獲取也是一大關鍵,這包括了型號合格證(Type Certificate, TC證)、生產許可證(ProductiongCertificate, PC證)、航空器適航證(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AC證)和運營合格證(Operational Certificate, OC證),目前國內擁有上述四證齊全的企業寥寥無幾。
“除此之外,業界還需要考慮適合載人飛行器起降的停機坪、符合標準的機庫和指揮室,以及其背后的專業飛手、運維、培訓及地面站人員等,總的來說,低空飛行運營企業在人、機、空、場四部分缺一不可。”朱臻說。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