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確定的政策取向,應對不確定性的環境,有效穩定預期?!敝袊嗣胥y行副行長宣昌能3月27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不穩定世界中尋找貨幣與金融穩定”分論壇上表示,中國實施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立場是明確的,貨幣政策有足夠空間,將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降準降息?!?/p>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攝影/吳軍)
近期,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凸顯,全球經濟經歷多重不確定性沖擊。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尋找貨幣與金融穩定?多位來自各國的官員、學者展開深入討論。
風險波動影響貨幣政策調控
“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全球經濟比較艱難,雖然通脹有所回落,復蘇仍有待確定?!眹H清算銀行總裁卡斯滕斯認為,未來最重要的風險是高度不確定性,尤其是美國關稅政策帶來威脅,可能會觸發金融市場的波動,企業可能也會推遲投資計劃。
亞洲經濟體也面臨更大的挑戰。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東南亞市場正持續遭遇外資撤離。截至3月28日,MSCI東盟指數較去年高點累計下跌約10%。
“泰國從去年年初開始,約有70億美元資金流出,對穩定性造成非常大的影響?!碧﹪胄行虚L珅塔普·蘇迪萬納樂普在此次分論壇中稱,今年以來,除東盟經濟體的外匯水平外,日本、韓國的貨幣波動性也在增強。部分從事出口業務的中小企業不會進行對沖,它們的現金流可能會出現問題。
不過,業內預測,亞洲金融市場將在頻繁波動中保持總體穩定。
根據博鰲論壇期間發布的《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5年度報告》,今年亞洲經濟體股票市場指數的波動或將更加頻繁,但多數仍將保持上升態勢。亞洲主要經濟體的匯率總體保持穩定,而其他多數經濟體貨幣可能面臨貶值壓力,通脹下降、許多經濟體持續寬松的貨幣政策,可能會溫和地提振經濟活動。
世界的不確定性,對貨幣政策也有一定影響。宣昌能表示,國際上關于這一話題的討論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地緣政治、逆全球化等因素的不確定性影響越來越大;第二,中國國內結構調整也在加快。人口結構變化、行業特點調整,都會對金融服務的供求關系產生重要影響;第三,金融市場波動催生新的不確定性。全球股市劇烈震蕩,黃金價格異常波動,比特幣等加密資產價格暴漲暴跌,金融市場波動與國際局勢政策調整復雜互動,給貨幣政策制定帶來更大的挑戰。
“這些因素共同改變了主要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對貨幣政策調控產生深遠影響。”宣昌能說。
貨幣政策如何應對不確定性
“外部環境的高度不確定性,也會給各個國家貨幣政策的路徑帶來不確定性。我們不能用傳統的政策,而是要采用更多的貨幣工具來干預經濟?!笨ㄋ闺怪赋?,各國央行需提前規劃,圍繞長期趨勢做好準備。
珅塔普·蘇迪萬納樂普認為,雖然泰國央行一直追求穩健型的貨幣政策,希望政策能夠帶來確定的成果。但也要意識到政策存在局限性。貨幣政策只是工具包的工具之一,各國還需要建立宏觀穩定的框架,及時補充工具包來管理外匯水平和利率等。
此外,他指出,央行需擺脫傳統數據依賴。經濟數據雖具參考價值,但可能包含“噪音”,若政策制定過度依賴數據,可能會作出過度反應。“我們不需要向市場增加‘噪音’,而應向市場上傳達統一的聲音?!彼e例稱,俄烏沖突后,許多國家的通脹率迅速飆升,但這僅具備暫時性特征。在這種情況下,貨幣政策無需過度反應,通過漸進式調整即可實現通脹回落。
在珅塔普·蘇迪萬納樂普看來,考慮到正處于不確定性的時代,事情發展常不如預期,因此央行可考慮不要提供太多的前瞻性的指導,以便保持靈活性。
宣昌能表示,中國人民銀行正從政策立場、調控方式、政策工具和溝通機制四個方面不斷完善貨幣政策的框架。
一是明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取向是一種對狀態的表述,央行連續多年降準降息,中國貨幣政策的狀態是支持性的,總量上比較寬松,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都高于名義GDP的增速,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很大。
二是淡化數量型目標,向價格型調控轉型。過去央行采取數量型和價格型調控并行的模式,但隨著不確定性加劇,貸款、貨幣供應量等金融總量指標受特殊因素擾動明顯加大,其可測性、可控性以及與經濟指標的相關性下降。基于這些變化,央行正在逐步淡化數量型目標,轉向更加注重發揮價格調控作用。為此央行明確了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地位,淡化中期借貸便利利率的政策利率色彩,避免政策信號過多,市場預期發散。
三是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央行運用各種結構性貨幣工具,引導銀行加大對普惠小微、綠色金融、科技金融、養老金融等領域的支持力度。
四是加強政策溝通的力度。從國際上看,主要經濟體央行為增強政策的靈活性,普遍不再實施較長期限的前瞻性指引。以往的前瞻性指引也有更多的前提條件,更多考慮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政策調整主要體現為數據依賴,很難再像過去那樣線性外推政策取向。中國央行也需要加強溝通協調,以確定的政策取向應對不確定性的環境,有效穩定預期。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