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今年一季度起,公司大概率可實現現金流回正,三季度實現月度盈利,四季度實現季度盈利。”
在經歷去年的業績虧損后,協鑫科技(03800.HK)聯席CEO蘭天石在最新的2024年業績說明會上如是表示。
多晶硅是光伏產業鏈中最上游的原材料。目前市場主流的多晶硅生產技術路線有改良西門子法和硅烷流化床法,產品形態分別為棒狀硅和顆粒硅。而協鑫科技的代表產品為顆粒硅。
公司在業績說明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相較2024年三季度33.18元/kg的現金成本和28.98元/kg的售價(不含稅),今年1月至2月,協鑫科技顆粒硅產品的現金成本為27.14元/kg,售價(不含稅)為31.1元/kg。
據該公司管理層介紹,改良西門子法的生產成本大約為4萬元/噸,顆粒硅的生產成本已低于3萬元/噸。顆粒硅的碳足跡較低,在部分海外碳壁壘嚴重的市場,使用顆粒硅可幫助組件廠降低產品的碳關稅。
2025年一季度,協鑫科技顆粒硅市占率為25.7%。去年四個季度,公司的市占率逐步提升,分別為12.3%、13.2%、15.2%和19.1%。
談及當下市場現狀,協鑫科技(03800.HK)董事局主席朱共山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光伏行業正經歷轉型陣痛,行業同質化競爭嚴重,但這不是行業本身的問題,而是缺乏差異化創新導致的。他認為,“內卷”的根源在于抄襲,企業必須共同保護自主創新。
朱共山還重申了對行業自律的呼吁。他說:“協會和企業應共同限制低端產能擴張,避免惡性競爭。只有通過供給側改革和技術升級,行業才能走出周期低谷。"
蘭天石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目前行業自律政策限制了各家企業的產能釋放,部分友商甚至未用完配額。預計今年二三季度可能會有更多產能釋放,但關鍵在于避免內卷。
“‘531’政策推動組件端的價格上漲,但硅料端尚未有明顯反應。全年來看,預計價格將遵循市場規律。”蘭天石認為,光伏行業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隨著BC電池等新技術對高純度硅料需求的增長,但低端產能的復產將面臨挑戰。
財報顯示,2024年,協鑫科技實現營收約151億元,同比下降55%,歸母凈虧損約47.5億元。2023年協鑫科技歸母凈利潤約為25.1億元。按業務拆分,光伏材料業務(包括多晶硅、硅片和工業硅)實現營收約150億元,包含資產減值的情況下,虧損約53億元;光伏電站業務實現營收約1億元,虧損約3億元。
2024年,協鑫科技顆粒硅總產能為48萬噸,產量為26.92萬噸,同比增長32%,出貨28.19萬噸,同比增長45%。
值得一提的是,3月21日,協鑫科技公告宣布,朱共山、朱戰軍、孫瑋、蘭天石及楊文忠等執行董事已主動自愿削減年度薪酬,全體執行董事年薪合計削減至約1640萬元(2024年度)和約1630萬元(2025年度)。相較于2023年度的1.88億元,此次執行董事薪酬削減幅度超過90%。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