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才病”,這個雙相情感障礙的別稱,聽起來似乎帶著一絲令人向往的光環,可對于眾多患者而言,他們并不想以這樣的方式成為“天才”。
今天,是第十一個世界雙相情感障礙日。
在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心理衛生科的診室里,這樣的無奈與掙扎每天都在上演。
中國吉林網記者見到19歲的曉峰(化名)時,他正坐在田潤輝主任對面。田潤輝主任專注地傾聽著曉峰的傾訴,時不時給出安慰和建議,幫助他疏導情緒。
曾經,曉峰(化名)是校園里的風云兒,成績名列前茅,在籃球場上也是一把好手,還活躍于學生會。但一場難以察覺的“情緒風暴”,徹底打亂了他的生活節奏。
起初,曉峰像是被注入了無盡的活力。課堂上,他抑制不住地和同學交談,腦海中的想法如泉涌,一個接一個。夜晚,室友們都已酣睡,他卻精神飽滿地通宵寫小說,堅信自己即將成為文壇巨匠,花錢也大手大腳,毫無節制。周圍人只當他是壓力大在放松,并未多想。
然而,這份“活力”很快消失,曉峰陷入了黑暗的深淵。他變得情緒低落,對曾經熱愛的一切都提不起興趣,籃球不打了,學生會的事務也不管了,整天把自己關在宿舍里。
與此同時,他不斷自責,覺得自己一事無成,甚至產生了自殺的念頭。同學發現異常后,趕緊將他送到醫院,最終被確診為雙相Ⅰ型障礙。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心理衛生科主任田潤輝指出:“雙相情感障礙遠不是‘天才病’那么簡單,它是患者在抑郁與躁狂兩極間痛苦的‘掙扎之旅’,讓他們的生活陷入失控。”

雙相情感障礙,又稱躁郁癥。患者的情緒如同坐過山車,在躁狂(或輕躁狂)和抑郁之間頻繁交替。
躁狂或輕躁狂期,患者情緒高漲、精力充沛、睡眠需求大幅減少,思維敏捷、語速極快,還會過度自信,出現盲目投資、大肆揮霍等行為。輕躁狂對生活影響相對小些,而躁狂往往會帶來失業、負債等嚴重后果。
到了抑郁期,患者又會變得情緒低落、興趣全無、疲憊不堪,陷入自責的漩渦,自殺念頭時常涌現,睡眠和食欲也變得紊亂。還有一種混合發作的情況,躁狂與抑郁癥狀同時出現,更容易引發極端行為。
近年來,青少年群體中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比例呈上升趨勢。田潤輝主任分析:“現在的青少年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學業競爭激烈,家庭期望高,社交中的容貌、成績攀比等,都讓他們的心理負擔日益沉重。同時,隨著公眾對心理問題的認知提升,更多青少年能得到及時診斷,以往這些癥狀可能被誤診為叛逆或單純抑郁。青春期神經發育敏感,激素變化大,加上網絡信息繁雜、熬夜、物質濫用等不良因素,以及家庭中高壓教育、親子關系緊張等,都在不斷加劇青少年的情緒波動。 ”
雙相情感障礙容易誤診,當出現一些特殊癥狀時需格外警惕。比如,抑郁治療后突然變得過度活躍,情緒波動異常;同時出現躁狂和抑郁癥狀;抑郁伴有睡眠過多、暴飲暴食等“非典型特征”;家族中有雙相障礙或自殺史;青少年行為突變,成績驟降、社交退縮與沖動行為交替出現等,一旦發現這些情況,應及時就醫。
藥物治療在雙相障礙的治療中起著關鍵作用。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控制躁狂,使用抗抑郁藥時則需謹慎,避免引發轉躁。
田潤輝主任強調:“治療雙相障礙,優先控制躁狂是重點,一定要避免抗抑郁藥單用誘發轉相。”但現實中,很多患者抗拒吃藥,青少年患者的家長也常常誤解,認為孩子只是不想上學、沉迷手機。
春季對于雙相障礙患者來說是個特殊時期。天氣變化、日照時長增加、人體代謝加快,這些變化需要人體神經內分泌系統進行調節,而患者的腦調節功能較弱,很容易出現晝夜節律紊亂、睡眠問題,進而導致病情復發。
田潤輝主任提醒:“每年春天,我們都會接診不少復發患者,患者在春季一定要格外小心。”患者要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和過度補覺;減少強光等環境刺激,適度減少社交;每天記錄情緒變化,發現異常及時聯系醫生;務必堅持服藥,不能擅自減藥;和家人提前制定應急預案,如約定連續失眠3天等預警信號,提前規劃好就醫流程。
曉峰確診后,經過藥物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狀態逐漸好轉,重返了校園。但2年后,他自行停藥,在春季病情復發。好在及時住院調整治療方案,如今他嚴格遵循醫囑堅持治療,不僅順利完成大學學業,還積極參與雙相患者互助團體,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和幫助更多人。
“治療依從性和社會支持對雙相患者的康復至關重要,復發并不可怕,它是調整治療方案的重要信號。”田潤輝主任說。在臨床中,有患者在病情的泥沼中苦苦掙扎,也有患者在積極治療和各方支持下走出陰霾。
田潤輝主任給患者和家屬提出建議:患者要保持規律生活,注重飲食、睡眠和運動;記錄情緒、睡眠和用藥情況,復診時提供參考;家屬要給予患者充分理解和支持,學習“非批判性溝通”;患者躁狂期可讓他人代管財務,抑郁期移除危險物品;患者可以加入社群,減少病恥感。
雙相障礙雖然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但只要勇敢面對,及時就醫,積極配合治療,多數患者都能重新掌控生活。就如同在暴風雨中的船只,只要找到那座指引方向的燈塔,就能穿越“情緒風暴”,駛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越明 文圖
攝像 張天作
海報設計 魏向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