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飽受政治動蕩和內戰沖突之苦的緬甸,又遭遇到了今年以來全球震級最大的地震。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2025年3月28日14時20分在緬甸發生7.9級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震中距離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僅有幾十公里的距離,市內損失慘重。緬甸首都內比都距離震中雖約有250公里,但部分基礎設施也在地震中受損,鐵路扭曲,機場的空中交通管制塔整體倒塌。
距離震中最近的主要城市是實皆省的首府實皆市。緬甸籍華人學者、華僑大學華僑華人與區域國別研究院助理教授亨凱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于道路和橋梁阻斷,加之通信不暢,外界對于實皆的實際受災情況知之甚少,就目前了解到的消息是市內80%的建筑在地震中被毀。
曼德勒市距離實皆市僅有20公里,兩地之間有伊洛瓦底江相隔。亨凱告訴記者,28日地震剛一發生他就與在曼德勒的親友聯系,但通信網絡中斷,好在這幾天已陸續恢復,有的親友全家二十多口人暫時住在院子里,而條件稍好的親友則選擇去周邊受災情況較輕的城市避難。
地震雪上加霜
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當地時間30日下午2時許通報,緬甸強震造成全國死亡人數約1700人,另有約3400人受傷、約300人失蹤。
隨著時間的推移,此次地震的死傷人數恐怕會進一步增加。美國地質調查局甚至預測,此次地震有60%的可能性會導致超過1萬人死亡。而緬甸當前特殊的國情,可能會進一步增加人道主義救援的復雜性。
在地震前,有兩座大橋橫跨伊洛瓦底江,連接實皆和曼德勒兩座城市,也是外界進入緬甸中部地區的必經之道。在地震后,始建于1934年的阿瓦大橋,轟然倒塌。
緬甸實皆省民眾吳敏基表示:“我當時在大橋附近的農田勞作,感到強烈震感后,發現遠處橫跨伊洛瓦底江的阿瓦大橋瞬間攔腰折斷,多輛行駛中的車輛墜入江中,江面升起數十米高的水霧。”
在阿瓦大橋不遠處有2008年通車的伊洛瓦底江大橋,也在地震中出現裂縫,通行受到阻礙。
亨凱告訴記者,民眾現在更多地是通過輪渡往來兩地。同時,實皆省還是忠于前政府的“人民保衛軍”活躍地區,在地震前網絡通信就十分受限。
緬甸政府在震后估計,在曼德勒地區受損建筑物超過1500棟。亨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緬北在2023年內戰后,很多緬甸民眾為了躲避戰亂,遷徙到了曼德勒,城市人口密度由此增加,由于這些民眾在曼德勒的住處多是臨時性質的,在此次地震中,他們更易遭受到二次傷害。
中國藍天救援隊先遣組目前已抵達曼德勒。先遣組隊員正在加緊勘察評估長城酒店等災害現場。在地震中,中國人常住的長城酒店一棟被震歪。在正午將近40攝氏度的高溫下,部分地區異味濃烈,蒼蠅橫飛。中緬救援人員正加緊準備疫苗,做好防疫準備。
亨凱告訴記者,曼德勒高樓酒店的倒塌受到外界較多的關注,實際上普通居民的民房在地震中也受到了較為嚴重的破壞,由于單位受災人數較少,外界和媒體的關注不是很多。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地球物理與氣候災害榮譽教授麥圭爾(Bill McGuire)表示,此次地震可能是70多年來緬甸的大陸區域發生的最大地震,地震震級之大、震源之淺,大大增強了其破壞性。“已經發生了一次相當大的余震,預計還會有更多。這將導致一些脆弱的建筑物倒塌,并使救援人員的工作更具挑戰性。”
緬甸的地理位置,恰好夾在印度板塊、歐亞大陸板塊、巽他板塊、緬甸板塊四個板塊的交界處,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形成了多個地質斷裂帶,在緬甸所在區域形成了南北走向、長達1200公里的實皆斷裂帶。這條斷裂帶恰巧途經緬甸多個核心城市與人口稠密區,重要城市內比都、曼德勒都在其影響范圍中。
實皆斷裂帶是世界上最活躍的斷層之一。上世紀以來就已發生多次7級以上地震。數據顯示,最近一次實皆斷裂帶發生的7.5級以上大地震是在1946年,距今已有70多年,板塊活動和推移形成的能量已長期積累,正如一個可能被引爆的“火藥桶”。
地震救援復雜
除了“人禍”外,緬甸在近期飽受天災侵襲,就在幾個月前,受季風和臺風“摩羯”影響,緬甸全國大范圍地區持續數日連降暴雨,導致多個省、邦的內陸地區遭遇罕見洪澇、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災害。
而如今災區正處于炎熱的旱季,氣候問題也可能成為地震救援的一大難點。根據緬甸氣象與水文局去年發布的數據,2024年4月份成為緬甸自有氣溫記錄以來最炎熱的4月,位于中部馬圭省的喬鎮,氣溫一度高達48.2攝氏度,甚至與曼德勒省多個地區一道多次被列入全球最熱地區名單中。
而進入5月,緬甸各地逐漸進入雨季,雖然氣溫下降,但濕度升高,讓登革熱和瘧疾等流行病的風險增加。在東南亞國家中,緬甸的瘧疾疫情最為嚴重——《2024年世界瘧疾報告》顯示,緬甸瘧疾病例占到大湄公河次區域95%的本地病例和99%的惡性瘧病例。
在地震后,中國迅速反應,多支救援隊伍急赴緬甸震區,與死神賽跑,冒著酷暑緊張工作,爭取在震后“黃金72小時”內搶救更多生命。亨凱告訴記者,中國救援隊是第一支進入緬甸的外國救援隊,無論是緬甸華人還是緬甸社會都心存感激。
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3月30日5時,中國云南救援醫療隊攜手當地救援力量,從內比都一家醫院廢墟下救出1名被困近40小時的老人。這是中國云南救援醫療隊抵達緬甸地震災區后,救出的第一名受災民眾。
據中國駐緬甸大使館消息,中國湖南岳麓藍天救援隊30日在緬甸曼德勒成功救出一名幸存者。當天9時30分許,岳麓藍天救援隊在曼德勒佛學禮堂所在地通過生命探測儀發現一名仍有生命體征的幸存者,之后與當地消防隊合作商討救援方案,開展破拆營救,成功將這名幸存者救出。
應緬甸政府請求,中國政府決定向緬甸提供1億元人民幣緊急人道主義地震救災援助,派出救援隊,提供帳篷、毛毯、急救包、食品、飲用水等災區急需物資。首批援助物資計劃于31日啟運。中方還將視緬方需要繼續提供援助。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8日也表示美國愿意伸出援手,不過考慮到當前美國政府大幅削減外援資金,美國的援助最終能否落地還是未知數。曾擔任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高級官員的查爾斯(Sarah Charles)表示,她認為美國國際開發總署現在“一片混亂”,沒有足夠的人力和資源作出迅速反應。
世界衛生組織(WHO)正準備向緬甸派遣緊急醫療隊。據報告,緬甸當地醫療物資供應不足,急缺治療傷員的創傷包、輸血用的血袋、麻醉劑、輔助器械、其他基本藥物和醫療工作者用的帳篷。衛生合作伙伴正準備部署野戰醫院和流動手術醫療隊,以提供緊急救生護理。
在緬甸的鄰國中,泰國受到地震的影響較重。泰國曼谷市政府30日表示,截至當天6時,緬甸強震已造成曼谷17人死亡、32人受傷、83人失聯,失聯者多與一幢正在建設的高樓坍塌有關。
泰國結構工程師協會主席皮瑪馬斯(Amorn Pimarnmas)表示,曼谷的松軟土壤也可能是造成坍塌的原因之一,可以在地震后將地面運動放大三到四倍。雖然泰國各地都有抗震建筑法規,但泰國鮮有地震,實際估計只有不到10%的建筑具有抗震能力。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