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歲的李叔在一次遛彎時,發現了一只眼睛似乎受傷的小野貓,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出于愛心,他試圖幫助這只小貓,不料卻被過度緊張的小貓咬傷右手中指。
由于李叔從小喜歡小動物,被貓狗抓傷咬傷的經歷也并非首次,且此次傷口不大,血也迅速止住,因此他并未對此次咬傷給予過多重視。然而,兩個多月后,李叔突然開始高燒,右臂肘窩內側偏上的位置也鼓起了一個雞蛋大小的腫塊,觸碰時疼痛難忍。
經過醫生的詢問和檢查,排除了狂犬病的可能性,并按照治療普通感染的思路進行了對癥治療。然而,斷斷續續治療一個多月后,李叔的高燒仍然反復發作,手肘窩的腫塊也逐漸增大。
2月17日,李叔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病科就診。主任醫師張旋根據李叔的病史和癥狀,懷疑他可能是被野貓咬傷后感染了“貓抓病”。經過進一步檢查,結果顯示導致李叔感染的是一種名為“漢賽巴爾通體”的細菌,這也是“貓抓病”的致病源。
在醫院接受了9天的治療后,李叔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最終康復出院。此次事件再次提醒廣大市民,在與野生動物接觸時要保持警惕,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