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在安徽省委宣傳部的指導下,由安徽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好戲安徽”全省青年鄉村戲劇嘉年華,3月29日在合肥市長豐縣馬郢村啟幕。


29日上午,馬郢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小禮堂內,關心和熱愛戲劇的演員、專家和鄉親們濟濟一堂,等待著春風送來更多油菜花香,等待著啟動儀式上敲響那面鑼,等待著全省青年鄉村戲劇嘉年華正式啟航?!昂脩虬不铡比∏嗄赅l村戲劇嘉年華,傳統戲曲與現代戲劇交織,青年創作者與村民同臺互動,在明媚春光里,為開滿油菜花的馬郢村注入文化活力。

安徽省黃梅戲藝術基金會理事長、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黃梅戲表演藝術家蔣建國,中國戲劇“梅花獎”和文華獎獲得者、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吳亞玲,安徽省作協副主席胡竹峰,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 07 級表演專業的優秀青年演員欣瑤等現身啟動儀式,寄語本次嘉年華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本次活動以戲劇藝術為載體,以青年戲劇群體為著力點,以馬郢為橋梁,激活鄉村文化生命力,讓傳統戲曲與現代藝術在希望的田野上碰撞出璀璨的火花。站在馬郢500畝油菜花田之中,戲劇愛好者們感受著春天的律動和鄉村振興的魅力。

安徽藝術職業學院學生以非遺元素創作的《玉祭凌家灘》,以音樂肢體劇融合凌家灘文化,再現東方文化的神秘;深圳新物種實驗劇場則帶來先鋒劇目《無人的房間》,以麻繩打造全角色,創新融合西方偶劇與現代舞,通過‘人+偶’同臺呈現偶‘圈圈’對自由的追求。黃梅戲《天仙配·鵲橋》、徽劇《盜庫銀》等經典片段輪番上演,傳統唱腔與現代舞美碰撞,展現安徽戲劇的傳承與創新。


本次活動由安徽省戲劇家協會、安徽藝術職業學院、安徽省政協徽黃室、中共長豐縣委宣傳部、馬郢鄉村旅游合作社承辦。作為安徽省“戲劇振興三年行動計劃”的重要實踐,本次活動以馬郢村為試點,同時在我省皖南、皖北地區推廣,探索“戲劇 鄉村”融合發展模式,培養戲劇人才,打造戲劇品牌,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和產業發展,吸引更多青年人才集聚鄉村,形成具有示范效應的鄉村戲劇發展模式,并逐步向外輻射,推動全省戲劇事業繁榮發展,為我省鄉村文化振興貢獻力量。


根據方案,嘉年華以四季為主題,全年推出“秧·春啟篇”“陽·夏熾篇”“仰·秋頌篇”“漾·冬蘊篇”四大戲劇周,涵蓋劇目展演、人才培訓、產業孵化等內容。為強化“在地性”,嘉年華鼓勵青年創作者駐村創作,將田間故事搬上舞臺。同時,通過孵化戲劇培訓、文創開發等產業,推動鄉村經濟與文化的協同發展。以馬郢村為例,當地結合本地旅游資源,推出“戲劇研學游”“鄉村戲劇集市”,游客可體驗劇本創作、參與即興表演,感受戲劇與鄉土的深度融合,在戲劇嘉年華的舞臺上變身“戲精”。


嘉年華期間,馬郢村變身“戲劇小鎮”,四大主題劇場同步開放。主會場“好戲安徽”劇場聚焦非遺與現代融合,上演《打豬草》《柳浪聞鳶》等劇目;“秧·Young“仰·Young劇場”則通過即興表演、行為藝術與觀眾互動,田間棧橋、創客廣場成為天然舞臺,藝術與自然無縫銜接。專業演出團體和業余戲劇表演愛好者,成年人和孩子們各自都可以在這里找到自己的舞臺。

“過去覺得戲劇離我們很遠,現在發現村里的日常就是最好的劇本。”一位青年導演如此感慨道。除演出外,活動設置“南塘對話”“戲劇講座”等單元。中央戲劇學院優秀演員開設表演研習工作坊,為村民和戲劇愛好者提供專業指導。與此同時,青年創作者也能與村民圍坐暢談,挖掘本土故事素材。
安徽省劇協副主席、秘書長, 一級導演潘昱竹告訴記者,本次活動期間還將進行專業培訓與交流,邀請專業戲劇導師為青年戲劇工作者及愛好者提供專業輔導,為青年戲劇人提供展示平臺,推薦青年戲劇人才參加國內外戲劇交流活動;同時對青年戲劇創作進行扶持,設立青年戲劇創作基金,鼓勵青年創作具有地方特色、彰顯時代精神的戲劇作品,對優秀作品給予資金和資源支持,優先扶持以全面建設美好安徽和傳承弘揚長江文化、淮河文化、大運河文化、徽州文化、黃梅戲文化等為題材的劇目,助力優秀作品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大皖新聞記者 蔣楠楠
編輯 汪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