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醫藥零售行業正經歷一場冰與火的考驗。近年來,中醫藥消費市場規模正在迅速擴張,但繁榮背后卻暗藏行業亂象與危機。前不久,人民網旗下人
中醫藥零售行業正經歷一場冰與火的考驗。近年來,中醫藥消費市場規模正在迅速擴張,但繁榮背后卻暗藏行業亂象與危機。前不久,人民網旗下人民數據研究院發布《中醫藥零售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將中醫藥零售行業的亂象歸結為“不夠好、不夠省、不夠多”三大痛點。
為此,醫藥零售企業加速啟動轉型實踐。3月26日,全新中醫藥品牌“龍大夫”國藥堂正式亮相,通過全產業鏈創新構建行業新范式。從全鏈路溯源技術到社區化服務網絡,從文化場景創新到普惠定價體系,龍大夫恰似一劑“對癥藥方”,直指行業沉疴。正如活動當天北京市商業聯合會會長所言,“龍大夫品牌的誕生,是行業與社會最期待出現的企業樣本。”

中醫藥盛世背后的警示
《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不合格中藥材抽檢量同比激增20%。但更觸目驚心的是市場亂象,今年“3·15”期間,媒體曝光某電商平臺商家以二十元一公斤的染色扁豆冒充八百多元的酸棗仁,甚至將藥廠廢棄藥渣烘干后偽裝新藥材銷售;線下市場同樣瘋狂,連翹、當歸、等常見藥材年內價格漲幅超50%,白術、白芍年漲幅超100%,就在2024年7月,天然黃牛價格也一路攀升至現貨黃金的2倍之多。
亂象之下,消費者苦不堪言。以黃芪為例,因種植標準混亂,不同產地有效成分含量差異超50%,市場監管卻停留在“憑外觀辨真偽”的初級階段;78%的消費者需輾轉3家以上藥店才能配齊藥方,偏遠地區更是“有需求無供給”。“中藥本應是治病的良藥,現在卻成了‘猜盲盒’。”一位消費者無奈道。
這些數據背后,是中醫藥零售行業標準化缺失、信任斷裂與效率低下的系統性危機。正如《報告》所警示:“若無法構建‘價優、質優、品全’的新生態,中醫藥或將在現代醫療體系中進一步邊緣化。”
龍大夫的破局邏輯 技術筑基、文化賦能與普惠革命
面對行業困境,龍大夫國藥堂以“多、好、省”為核心優勢,將使命、愿景與價值觀融入商業模式的每個環節。
“好”——國醫大師把關,技術賦能千年藥典,重塑質量信任
“讓中國人吃上好中藥”是龍大夫的終極目標。為實現這一承諾,龍大夫組建由數十位國醫大師、業內專家組成的顧問團隊,從源頭到門店嚴控質量。在品牌發布會上,龍大夫在行業內率先提出三大承諾:從原產地證書、種植視頻溯源,到聯合行業專家制定的7道質量把關與21項嚴苛檢驗標準,確保每一味藥材符合道地性要求。特別是針對消費者擔憂的硫磺熏制問題,企業聯合知名老藥工制定炮制標準,并通過藥廠硫磺檢測證書公開承諾“零硫殘留”。
同時,投入區塊鏈與物聯網技術,構建從種植到終端的全鏈路溯源體系。每一批藥材的種植環境溫濕度、炮制工藝參數、流通軌跡均被實時記錄,消費者掃碼即可查看“一棵藥材的前世今生”。
“省”——供應鏈革命,實現普惠定價
“以親民價格,使國醫品質中醫藥走進干家萬戶”是龍大夫的使命。通過數字化平臺直連全國上百個道地藥材基地,配合智能倉儲物流體系,其流通成本較傳統模式大幅降低,終端價格較市場均價也是大幅下降。例如,企業通過“源頭工廠 規模采購”的平價直采模式,嚴控成本結構,與道地產區合作建立自有種植基地,減少中間商加價;引入數字化管理系統優化庫存周轉,實現“量大價優”。
“多”——服務網絡升級,打造“一站式健康管家”
“遵岐黃醫理,行大醫之道”是龍大夫的品牌價值觀。為此,龍大夫首批布局上百家社區門店,包含1300余種中成藥,匯集全國500多家知名品牌,還有藏藥、苗藥等區域特色中藥產品。中藥藥材種類全,匯集多達1000多種藥材;200多個出自《傷寒論》、《金匱要略》、《小兒藥證直訣》、《內外傷辨》等經典名方。能夠覆蓋90%常見藥材與成藥。店內引入AI體質辨識儀與慢病管理系統,提供從用藥指導到調理方案的全周期服務。
在品類創新上,龍大夫以“差異化劑型 藥食同源”滿足多元需求:除傳統飲片外,推出配方顆粒、即食膏方、養生茶包等產品,并將《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經典名方融入現代劑型研發。
從交易到信任 一場關乎全民健康的“破壁”之舉
龍大夫的發布,恰逢“健康中國2030”與“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深入推進的關鍵節點。其模式暗含三重戰略價值:
其一,民生價值。通過降價格、提質量、拓渠道,龍大夫讓中醫藥回歸“普惠醫療”本質,緩解基層壓力和中醫藥行業痛點。
其二,文化價值。圍繞傳統中醫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打造一批既符合時代發展潮流,又蘊含深厚中醫藥文化底蘊的零售終端,進一步增強消費者對中醫藥文化價值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其三,產業價值。作為超5000億規模市場的破局者,龍大夫為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升級范式。
在活動當天,龍大夫品牌的誕生引發了多位嘉賓的高度評價。北京市商業聯合會會長傅躍紅指出:“龍大夫‘商品 服務’的模式是大健康消費的未來方向,其社區化布局將成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標桿。”中國保健協會市場工作委員會會長王成亞強調,龍大夫聯合成立的“生活道”健康工作室“將道家醫學智慧融入現代生活,是治未病服務的創新探索”。國醫大師李佃貴則盛贊其“醫 藥”結合模式:“龍大夫不僅傳承‘前店后堂’經典,更通過數智化讓中醫診療突破地域限制,真正普惠萬家。”
“質量是中醫藥的生命線。”龍大夫在發布會現場宣讀《中藥飲片質量十大承諾》與《三大敢承諾》,以“道地嚴選、21項檢定、零硫殘留”等舉措重塑信任。正如品牌負責人所言:“我們不僅要讓中國人吃上好中藥,更要讓中醫藥成為觸手可及的健康選擇。”
當“龍大夫”遇見大時代 大醫之道體現千年智慧
中醫藥的困境,是千年傳統與現代商業文明的碰撞。“讓中國人吃上好中藥”,這句印在龍大夫發布會背景板上的標語,此刻正在轉化為一場行業變革的進行時。或許不久的將來,當消費者走進街角的藥店,他們不僅能買到“價優質好”的藥材,更能觸摸到一個民族千年智慧的體溫。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