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4月1日消息,據報道,近日,安徽亳州市場監管部門發出消費提醒: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應避免購買帶有QS標志的產品。這一提醒源于我國食品標識制度的重大變革——自2018年10月1日起,QS標志已全面停止使用。
追溯QS標志的發展歷程,這個藍白相間的標識最初在2004年作為"質量安全"(Quality Safety)的英文縮寫投入使用。2005年底,其適用范圍擴展至全部28大類食品,成為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2010年6月1日起,QS標志的含義悄然轉變,雖然圖案未變,但其內涵已從"質量安全"變為"企業食品生產許可"的拼音縮寫。
這一變革的轉折點出現在2015年。隨著新《食品安全法》及配套《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的實施,明確規定采用"SC"("生產"的拼音縮寫)編碼替代QS標志。為確保平穩過渡,監管部門給予了三年緩沖期,允許企業消化庫存包裝材料。
全新的SC編碼體系由14位數字構成,猶如食品的"身份證":前3位代表食品類別,隨后6位定位生產企業所在地區,接著4位是順序碼,最后1位為校驗碼。這種編碼方式實現了食品全流程可追溯,大大提升了監管效能。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QS標志已廢止多年,但在部分小型商超或偏遠地區,仍可能發現帶有該標志的食品。市場監管部門特別提醒:這些產品可能是過渡期內生產的合規產品,但也存在違規使用舊包裝或銷售過期食品的風險。建議消費者優先選擇帶有SC編碼的產品,以確保食品安全。同時,食品生產經營者應及時更新包裝標識,嚴格遵守新的標識規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