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4月1日消息,斯坦福大學的三名科學家開始呼吁探索像喪尸的“人體機器人”——制造出沒有神經成分的活體人體,文章已發表在《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志上。
之所以提出如此建議,是為將醫學突破盡早使用在人類身上,滿足人類藥物開發甚至器官移植需求。
所謂“人體機器人”其實更接近人類,使用了多能干細胞——這是人類發育過程中最早形成的細胞類型之一,目前研究人員已經能利用它創造出類似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結構。
與此同時,人造子宮技術正在迅速發展,使胎兒在體外發育,加上抑制大腦發育以確保身體缺乏感知能力的基因技術,可以創造出能正常長大,沒有痛感、沒有思考的“人體機器人”,不僅能滿足人類臨床試驗需求,還能解決器官短缺問題。
對于倫理道德問題,三名科學家認為:“我們一直堅持著某個標準,將所有活著出生的人類視為人,享有生命和尊重。但創造出來的機器人,真的能享有和人類一樣的尊重嗎?如果不能,為什么要將它當成人?”
他們認為這些擔憂與人類潛在利益相抵觸,呼吁對這一問題進行更多研究和討論。
目前這項技術還沒有成熟,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但三人認為“它至少是可行的,而且可能是革命性的,應該進行探索?!?/strong>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