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億華通(02402.HK/688339.SH)于3月31日晚間披露2024年業績,氫燃料電池上市企業財報已全部披露完畢。
隨著行業從“政策示范驅動”向“場景商業化驅動”轉型,氫燃料電池企業正在面臨更為嚴峻的商業化考驗,但同時,亦有公司在國際化布局、產業鏈上下游整合、應用場景拓展等方向暗暗發力。
虧損擴大
2024年,氫燃料電池上市公司營業收入整體下滑,歸母凈利潤虧損進一步擴大。億華通總收入同比下滑54%至3.67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擴大約88%至4.56億元;重塑能源(02570.HK)總收入同比下滑近28%至6.5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擴大了39%至7.37億元;國富氫能(02582.HK)收入同比減少12%至4.6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擴大187%至2.1億元;國鴻氫能(09663.HK)總收入同比減少37%至4.42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擴大0.7%至4.1億元。
上述公司均表示,氫燃料電池行業處于早期商業化階段,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行業競爭加劇,導致部分客戶需求及訂單波動,燃料電池系統及相關產品銷量有所下滑,影響公司收益。
過去一年,多家公司主營產品氫燃料電池系統收入腰斬,下滑至2.7億至3.5億元區間。作為燃料電池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富氫能主力產品車載高壓供氫系統及相關產品收入亦同比下滑7.3%至2.79億元。
氫燃料電池系統當前主要應用在氫燃料電池汽車等交通領域。受2020年氫燃料電池車示范應用城市群相關政策催化,產業投資風起。但據億華通公告,由于氫燃料電池成本高、制氫成本高、加氫站布局不夠、加氫便利度有待提高等,截至2024年底,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累計銷量2.4萬輛,低于國家發展規劃要求2025年底5萬輛的保有量。這也導致作為供應方的氫燃料電池企業近年來面臨較大經營壓力。
此外,氫燃料電池企業還面臨產業鏈資金墊付壓力大,企業現金流緊張等難題。
2024年,上述多家公司應收賬款均有不同程度增長,且賬齡在2年以上的款項進一步擴大。例如,重塑能源的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以及合約資產(扣除減值)同比增近19%,至約24億元,占公司總資產比重擴大至51%,其中2年以上相關應收款項占比擴大了2個百分點。億華通到2024年底的應收賬款凈額雖同比下滑4.8%至15.48億元,但同期計提壞賬同比增長42.8%達6.48億元。
億華通曾在公告中介紹,受燃料電池補貼政策影響,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在產品銷售時按扣減補助后的價格與消費者進行結算,地方財政部門再將企業墊付的補助資金撥付給生產企業,這些補助資金的撥付時間較長。且由于整車廠在汽車產業鏈中處于相對強勢地位,導致氫燃料電池企業應收賬款回款周期較長。
發力第二增長曲線
“燃料電池汽車年推廣量不足萬輛,行業規模較小,難以支撐氫能產業可持續發展。”億華通董事長張國強在今年兩會期間建議,鼓勵拓展燃料電池在軌道交通、船舶、低空、航天等場景的示范應用;此外,圍繞物流及工業園區,推動重型燃料電池非道路移動機械試點應用。
國鴻氫能已在探索氫燃料電池的新應用場景。去年,全國首艘內河64標箱氫燃料電池動力集裝箱船舶“東方氫港”號下水,該船搭載的240千瓦級鴻瀚C240船用燃料電池系統便由國鴻氫能自主研發。此外,裝備公司系統產品的氫能重卡及跨境公路班車也已在西部陸海新通道投運。
同時,行業競爭激烈,也讓國內企業盯上了海外市場。
2024年,重塑能源海外市場收入同比增約152%達5843萬元,占公司總收入比重由不到3%提高到10%。重塑能源表示,海外業績大幅增長,主要因為公司圍繞歐洲、北美及東南亞市場持續拓展海外業務,燃料電池產品和技術得到海外客戶認可。
此外,向產業鏈中上游延伸,也是很多氫燃料電池企業的自救路徑。一名一級市場投資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現在制氫端起量很快,發展節奏遠超燃料電池。風險投資已由一些偏應用的項目轉向制氫技術中的關鍵節點。”
在對2025年的規劃中,國富氫能表示,公司將專注水電解制氫設備以及氫氣液化及液氫儲運設備的核心技術研發及迭代,提升相關設備推廣銷售及其產生的收益比例。2024年,該公司在水電解制氫設備及相關產品的收入已同比上漲102.9%,達3157.5萬元。
億華通也計劃通過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整合,實現延鏈補鏈。今年3月中旬,億華通披露重組預案,與主營上游制氫業務的中國旭陽集團(01907.HK)開啟雙向整合。公司稱,整合完成后,二者將在氫能制備、儲運、消納和應用場景規模化等方面實現協同。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