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 ”已連續兩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近日,國家數據局、商務部、國資委等部門對“人工智能 ”密集發聲,從推動高質量數據供給、建設數字新基建、打造“人工智能 消費”場景、深化央企AI 專項行動等多個方面作出部署。
地方上,上海、廣東、山東、北京、深圳等多地也陸續發布政策措施,推動“人工智能 ”行動在產業賦能、終端應用、場景培育等方面取得突破。
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此前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 ”行動,就是要抓住這次人工智能技術突破的機遇,使我國的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規模優勢充分結合,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廣泛應用,努力推動人工智能真正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
推進高質量數據供給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 ”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
3月31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有關情況。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在發布會上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算法、算力、數據是人工智能發展的三個基本要素。人工智能的發展離不開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高質量數據作為人工智能應用的底座,不僅對通用大模型具有很強的保障支撐作用,對行業大模型更加重要。
劉烈宏對第一財經表示,作為數據主管部門,將從三方面推進人工智能 行動:持續推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高質量數據供給,持續推進數據流通交易。
算力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石。過去一年,國家數據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等有關部門,大力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建設,協調推進算力建設與能源設施協同布局。今年底,要實現60%以上新增算力在國家樞紐節點集聚,新建大型數據中心使用綠電占比超過80%。
高質量的數據供給是人工智能發展的不竭動力。他提到,行業應用和典型場景的落地,是推動人工智能進化普及的關鍵一環。基于我國海量數據資源和豐富應用場景的優勢,將加快推動數據要素和人工智能產業賦能、終端應用和場景培育相結合。積極引導做好高質量數據集建設工作,“人工智能 ”行動到哪里,高質量數據集的建設和推廣就要到哪里。進一步推動數據標注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產業應用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
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和“人工智能 ”行動是同向發力、同頻共振的。當前,全國數據系統正在加快建設高質量數據集,高質量數據集也已經開始在數據交易所掛牌交易。2024年,中國數據生產量同比增長20%,數據流通交易量同比增長超過30%。
劉烈宏強調,將逐步完善數據市場規范,構建數據流通交易標準體系,細化流通交易規則,推動發布數據流通交易標準示范合同,降低數據流通交易制度性成本,提升數據流通交易效率,更好地助力“人工智能 ”行動。
工信部原副部長王江平4月1日在2025賽迪論壇上表示,擁抱人工智能要建設高質量行業數據集和高質量場景數據集,建設行業模型、場景模型,全面推行企業數據治理,積極探索AI商業模式,加強國家模型檢測評估體系建設,開展人工智能素養教育培訓。
深化央企AI 專項行動
國務院國資委今年2月召開了中央企業“AI ”專項行動深化部署會,明確著力強化中央企業推進人工智能發展的要素支撐,在編制企業“十五五”規劃中將發展人工智能作為重點,打造更多科技領軍企業,孵化培育一批初創企業。
3月25日,國資委又召開了中央企業“人工智能 ”成果媒體通氣會。國務院國資委規劃發展局負責同志在會上表示,下一步將更加突出應用領航,瞄準戰略意義強、經濟收益高、民生關聯緊的高價值場景,強化行業協同、擴大開放合作,加大布局力度,更好服務千行百業;更加突出數據賦能,將以龍頭企業為牽引,分批構建重點行業高質量數據集,提升通用數據集質量和多樣性以服務大模型訓練;更加突出智算筑基,夯實算力基座,為技術突破、應用落地提供有力支撐。
此外,國資委還將積極引導中央企業加大資金投入,持續壯大發展人工智能的長期資本、戰略資本、耐心資本,優化人才引育,建立更加符合行業特點規律的人才評價體系。
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教授張闖表示,央企在能源、交通、通信等關鍵領域占據重要地位,其大規模的應用場景為人工智能技術提供了廣闊的應用空間,能夠加速人工智能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提升傳統產業的智能化水平,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發展。
張闖認為,央企掌握著大量的行業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整合、清洗和共享,能夠為人工智能模型的訓練提供高質量的數據支持,提升模型的性能和準確性。央企還可以牽頭建立數據標準和規范,促進數據的流通和共享,推動數據要素市場的健康發展。
打造一批“人工智能 消費”場景
今年以來,高層多次提及人工智能 消費,這也成為今年擴大內需、挖掘消費潛力的重要抓手。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3月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以“人工智能 ”行動為抓手,通過深入實施數字消費提升行動,加速開辟高成長性消費新賽道。
隨后,商務部發布的《關于支持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的若干措施》再次提到,推動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大數據等技術在消費領域深化應用,打造一批“人工智能 消費”場景。
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李剛3月27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將積極推動“人工智能 消費”,加大人工智能產品的推廣力度,促進人工智能消費終端進千家萬戶,人工智能商業終端進千商萬店,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消費場景創新。
國務院研究室綜合一司司長劉日紅此前表示,人工智能與手機、電腦、汽車、機器人融合后,將帶來消費體驗功能的重塑性提升。這不僅有可能會創造一些新的千億級、萬億級產業,也將從消費端帶來巨大需求。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表示,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穩步提升和消費規模的不斷擴大,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越發強烈,消費提質升級的趨勢越發明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仍處于需求快速釋放的階段,是全球最具成長潛力的超大規模市場,為“數據要素×”“人工智能 ”等行動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能夠促進數據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最大化發揮規模效應、倍增效應,構筑競爭優勢。
各地競相布局新賽道
各地也在積極行動,搶抓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機遇。
上海市發布人工智能“模塑申城”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建成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力爭全市智能算力規模突破100EFLOPS,形成50個左右具有顯著成效的行業開放語料庫示范應用成果,建設3~5個大模型創新加速孵化器,建成一批上下游協同的賦能中心和垂直模型訓練場。
關于如何推進人工智能產業,上海市經信委人工智能處處長潘焱介紹,上海主要從四個方面重點布局:打造超大規模自主智算集群、構建多層次語料供給體系、建設虛實融合超大型實訓場、加快行業基座大模型體系創新。
此外,北京市發布了具身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行動計劃。安徽省印發了《加快推動“人工智能 ”行動方案》。深圳發布四份行動計劃,涉及人工智能先鋒城市、人工智能終端產業、具身智能機器人與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
廣東發布了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曾進澤4月1日表示,正在制定《廣東省 “人工智能 ” 行動方案》,聚焦教育、醫療、交通、民政、金融、安全等重點領域,計劃培育100個示范應用場景與500個示范案例,形成比較成熟且可大規模推廣的應用標準,為人工智能在各領域的落地提供明確方向與規范。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表示,各地結合自身優勢場景落實“人工智能 ”行動,本質上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可以充分發揮我國超大市場規模、強大制造能力和豐富應用場景的優勢,從而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真正能夠讓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