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近年來,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的相關政策也陸續出臺,明確了諸多務實舉措,促進“長錢長投”制度環境的構建。
在業內看來,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有助于改善A股市場資金結構供給,穩步擴大投資規模,同時也有助于中長期資金提升長期投資回報,對于A股市場的穩定發展以及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當前A股市場在中長期資金入市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戰,如何塑造和形成中長期資金“愿意來、留得住、發展得好”的市場生態引發熱議。
在此背景下,3月29日,陸家嘴金融沙龍舉辦了一場以“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我們還存在哪些卡點和堵點?”為主題的圓桌討論,匯聚了來自社保、保險、信托、公募基金、券商等領域的多位業內專家。各位嘉賓既深入分析了各自在中長期資金入市方面所發揮的作用,也直面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卡點堵點,共話破解之道。
中長期資金有何特點、適合配置哪些資產?
中長期資金為投資期限比較長、追求長期穩定回報的資金。比如,商業保險資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職)業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都是比較典型的中長期資金。
關于如何壯大中長期資金的規模,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規劃研究部副主任邵蔚認為,首先要考慮壯大養老金的規模,未來應該進一步擴大充實社保基金的渠道,為未來積累更多的養老財富儲備。
“對于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下一步可以擴大市場化運作的覆蓋面。”邵蔚稱,因為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各個省份之間存在較大結構上的差異,所以未來可能需要考慮讓一些積累比較充足的省份,進一步擴大基本養老金的運作規模,通過投資運作、盤活存量,更好地提高養老金的收益水平。
公募基金行業在中長期資金入市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申萬菱信基金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曉升認為,有三個方面的作用和優勢:一是公募基金最貼近實體經濟,一大作用是能發現好資產;二是創造好的產品,比如公募基金產品、專戶產品,養老基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也需要有好的載體;三是配置好資金,中長期資金入市需要有專業顧問幫忙做資產配置。
就信托的優勢而言,上海信托黨委委員、擬任副總經理初冬認為,信托的產品架構相對比較靈活,包括期限分層、現金流分層等方面,能夠吸引中長期資金;設計產品時,也可以做建設周期的信貸類項目、運營周期類ABS項目,這些來自負債端的條款設計的靈活,以及在投資端設計的靈活,都有助于中長期資金更多地參與資本市場。
現在保險已成為整個中長期資金重要的一環,哪些資產值得配置成為市場的關注點。在太平資產資產管理事業部總經理陳晨看來,保險資金具有規模大、期限長、追求絕對收益的特點,這就希望A股的中長期資產也有三個特征,即:穩定的現金流、長期增值潛力、適合新會計準則下平滑利潤的要求。
“這就決定了,除了之前保險資金配置較多的藍籌股和紅利股以外,也正在努力加大對新興成長行業的投資。”陳晨說。
此外,還有兩類資產越來越受到保險資金的關注。陳晨稱,第一類資產是REITs,因為REITs的底層是交通、能源、倉儲物流等強現金流項目,收益相對穩定,且具有一定抗通脹的屬性,投資這類資產與保險資金的投資目標相匹配,且這類資產能為保險資金提供穩定的分紅收益,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保險資金的配置結構,分散保險資金的投資風險;第二類資產是適合保險資金以私募基金的形式來投資的長期戰略資產,現在政策層也非常鼓勵險資以私募基金參與資本市場。
破解中長期資金入市難題
中長期資金被稱為是資本市場健康運行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但中長期資金入市仍舊存在堵點和卡點。
對此,邵蔚建議建立長周期考核機制。他認為,其中存在三對關系,一是收益和風險的關系,如果想獲取比較理想的收益水平,實際上需要承擔一定的、合理的風險水平;二是短期和長期的關系,不同于短期資金,長期資金在市場出現短期波動時,往往逆向進行投資布局;三是個體和整體的關系,考核不能以單個項目或者單個年份的表現來決定整體的成敗。
另外,“還要豐富投資品種,擴大投資范圍。”邵蔚認為,要利用不同資產之間的低相關性,甚至是在特定經濟環境下的負相關性,來改善整體組合的風險收益特征,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把風險資產(比如股票)的比例提高,進而獲取更高的長期回報。
基金的考核也是市場關注的一大問題。“結合目前市場的狀態、監管的導向和投資者保護各方面綜合考量,考核可能要把握三個方面的原則。”陳曉升稱,第一個原則是盡可能長期化;第二要回到基準,從公司內部考核角度來說更多關注基準,基金經理有沒有戰勝基準,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標;三是基金投顧的考核,基金投顧非常重要的一個責任是與投資者約定投資目標,比如收益率、期限、能接受的勝率等。
對于信托公司作為中長期資金入市,存在哪些堵點或完善空間?初冬認為,要大力發展家族信托和家庭信托,只有長期限的負債才能做好長期限的投資;信托公司也要提升投研能力、轉變投研文化,因為朝凈值化方向發展,信托公司需要從大類資產配置、行業分析比較到基金或者偏另類投資上都有研究上的支持;也希望考核期限更長,稅收制度能有一些優化或者支持。
全面提升投資者的回報,是吸引資金流入A股的一大關鍵。那么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對整個資管行業影響幾何?
“資管行業的發展理念將從以規模導向轉向更加注重質量和投資者回報這一導向。”陳晨認為,一方面,資管行業的定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過去立足于自身發展轉向以投資者為中心;另一方面,未來對資管行業的核心競爭力評價標準不再是排位、規模,將體現在對投資者長期穩健的回報,優質客戶服務能力以及有效的風險管理、合規管理能力,以及在產品設計、投資策略、技術應用上的創新。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