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中國風能協會發布了2024年風機新增裝機容量的數據。結果顯示,明陽智能(601615.SH)以31.3%的市場份額再度蟬聯海上風電裝機榜首,同時,其還以14.1%的市場份額穩居全國風電市場新增裝機前三之列。業內人士表示,作為資深“海上風電專家”的明陽智能,不僅依靠持續的技術革新穩固了其在海風市場的“單項冠軍”地位,還憑借其卓越的陸上風電產品,躋身行業整體排名前三,成為“全能型選手”。目前,明陽智能正秉持海陸并進的發展戰略,并著力構建“風光儲氫燃”一體化生態圈,引領行業競爭從單一的規模競爭向創新驅動、產業鏈整合、生態協同的多維度競爭轉變。
創新勢能 夯實風電發展根基
2024年,全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561.4萬千瓦,其中明陽智能裝機量高達175.7萬千瓦,市場份額占比31.3%。這表明,在每3臺新增的海上風機中,就有1臺印著明陽智能的標志。
近年來,明陽智能在海上風電市場的份額實現了顯著增長。數據顯示,2023年明陽智能以25.7%的市場占有率榮登海上風機新增裝機容量榜首,較電氣風電(23.1%)高出2.6個百分點;而至2024年,明陽智能的市場占有率已攀升至31.3%,較排名第二的金風科技(19.6%)領先了11.7個百分點,優勢愈發明顯。分析人士指出,明陽智能之所以被業界譽為“能源新生態的構建者”,不僅因為其規模的快速擴張,更在于其持續突破深遠海技術邊界的技術創新能力。
2月24日,位于廣東陽江海域、水深超過45米的區域中,全球規模最大的漂浮式風電平臺——“明陽天成號”已經平穩運行了兩個月。該平臺以16.6兆瓦總裝機容量刷新行業紀錄,其雙機組各配備掃風面積超5.2萬平方米的兩個風輪,年發電量高達5400萬千瓦時,足以滿足3萬戶家庭一整年的用電需求。與傳統單臺風機在相同掃風面積下的發電量相比,“明陽天成號”的雙臺風力發電機系統實現了4.29%的發電量提升。
在智能化方面,“明陽天成號”同樣占據行業領先地位。它裝備了超3000個智能感應器,猶如為風機裝上了“千里眼”和“順風耳”,能夠全方位感知周圍環境。借助多傳感器數據融合技術,該平臺可實時監測多達2000多個零部件的運行狀況,不僅確保了風機運行的安全性,還顯著提升了維護效率。
明陽智能之所以能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還得益于其構建的立體化技術壁壘。2024年明陽智能的三季報顯示,其研發費用高達5.01億元,在行業中名列前茅。作為國內風電裝備制造業的領軍企業,明陽智能已構建起適應不同特殊氣候條件的風機。包括單機功率覆蓋1.5-11MW系列陸上型風機,以及單機功率覆蓋5.5-22MW系列海上型風機。
此外,明陽智能在技術創新方面也不斷取得新突破。2月27日,其子公司深圳量云能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廣西成功完成了明陽2MW雙饋風電機組的主控系統國產化改造,并順利并網運行。這是明陽集團首臺套實現主控系統100%國產化的風電機組,標志著明陽智能在風電機組控制系統核心技術方面實現了自主化。
從全球首臺MySE5.5MW抗臺風漂浮式樣機,到MySE7.25MW深遠海漂浮式海上風機,再到全球單體容量之最的漂浮式風電平臺“明陽天成號”,明陽智能持續拓展海上風電的技術前沿,完成了從“雙百”(離岸百米、水深百米)到“雙超”(超大型機組、超深水域應用)的飛躍式發展。
在鞏固海上優勢的同時,明陽智能在陸上的布局也在不斷深化。
陸上風機正朝著大型化的方向快速發展,自2023年11月起,10MW風機的招標量迅速增長,在接下來的十個多月里,國內約有16.7GW的項目采用了10MW及以上的大兆瓦風電機組。據《風能》統計,2023年中國平均陸上風電機型容量提升達到了37.5%。公開招標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明陽智能的10MW陸上風機已斬獲超過5000MW的訂單,在各大主機廠商中名列前茅。此外,廣發證券的報告也指出,明陽智能的8MW陸上機組在內蒙古、甘肅、新疆這三大國家風電基地的中標率分別達到了41%、39%、35%,彰顯了其強大的場景適應性和市場競爭力。
在陸上產品創新方面,明陽智能同樣處于領先地位。2025年1月,明陽智能研發的MySE7.X-233陸上風機成功入圍Windpower Monthly(《風電月刊》)2024年度“全球最佳陸上風電機組(5.91MW以上)”榜單。
“風光儲氫燃”布局的核心
2022年10月,明陽智能在廣東成功推出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單體堿性水電解制氫設備。這臺設備由明陽智能自主設計并獨立完成制造,其單體產氫量高達1500-2500Nm3/h,不僅創下了全球單體制氫設備的產能新高,還憑借其10%-110%的寬頻調諧能力,有效應對了可再生能源制氫過程中存在的波動性挑戰。
業內人士指出,利用氫能存儲新能源電力后,其如何再次轉化為電能的問題,可由燃氣輪機,尤其是純氫燃氣輪機來解答。2024年12月22日,全球首臺30MW級別的“木星一號”純氫燃氣輪機順利完成了整機點火試驗。這臺機組由無錫明陽氫燃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明陽智能子公司)主導研發,攜手國內14所高校院所共同攻克氫燃燒技術難關,是目前全球單機功率最大的純氫發電系統。此次整機試驗的首次點火成功,標志著我國在大功率氫燃氣輪機和氫儲能技術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為新型長時儲能技術帶來了新突破和新成果。
隨著包頭25MW/100MWh高壓級聯儲能系統下線,明陽智能的能源矩陣又添上了至關重要的一筆。2025年1月12日,明陽集團在包頭舉行了首臺套單機35kV 25MW/100MWh高壓級聯儲能系統的下線儀式,這一成就不僅標志著明陽集團在儲能術領域的重大突破,更將助力包頭市打造“中國儲能之都”,為包頭市乃至內蒙古自治區的綠色能源發展增添新的強勁動力。
“風光儲氫燃”一體化能源矩陣的全面貫通,意味著明陽智能所構建的不僅是技術的堅固壁壘,更是一個嶄新的零碳生態系統。
從灣區智造集群到全球能源版圖
作為廣東省海上風電產業“鏈主”企業,明陽智能憑借廣東本土產業鏈的深厚底蘊與廣泛輻射力,正全力推進其全球化戰略布局,而這一戰略的堅實根基則是深植于粵港澳大灣區。明陽智能在陽江高新區傾力打造了亞洲領先的海上風電智能制造基地,該基地以單體規模最大、起吊能力最強、車間跨度最廣、產能規模最高“四最”之姿,樹立了海上風電制造領域的新高度。這座占地319畝的超級智造基地,構建了涵蓋5.5-16MW全系列海上風電裝備及部分陸上機型的超級生產線。同時,基地還配備了國內頂尖的海上風電整機全功率測試平臺,能夠全面滿足5.5-16MW大型海上風電機組的全功率及小功率測試需求。
隨著近海資源開發趨近飽和,水深超過60米、離岸距離超過100公里的深遠海區域將成為“十四五”后期海上風電開發的主陣地。而全球最大漂浮式風電平臺“明陽天成號”的成功投入運營,無疑為深遠海風電開發提供了寶貴的示范經驗和案例。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潮與貿易壁壘交織的復雜環境中,明陽智能采取雙管齊下策略,既深耕本土市場,又積極拓展全球版圖。其全球化戰略的突破性成果首先在歐洲市場嶄露頭角。憑借卓越的技術實力和功率強勁的風機產品,成功打破地域壁壘,贏得德國能源開發商Luxcara(盧克斯卡拉)等國際合作伙伴的青睞。2024年7月2日,Luxcara宣布與明陽智能達成戰略合作,由明陽智能為北海風電項目量身打造16臺單機容量達18.5MW的海上風機。這些風機功率密度較歐洲主流產品高出27%,葉片掃風面積堪比7個標準足球場,標志著中國企業首次以技術引領者的姿態邁入歐洲能源基礎設施的核心領域。
當德國風能協會質疑為何選擇中國企業時,Luxcara高級咨詢師拉爾斯·豪格維茨回應:“我們看中的是實力,是明陽智能能夠提供的、歐洲企業目前還無法企及的高功率風力發電機。”
歐洲市場的開拓只是明陽智能全球化布局的第一步棋。據華創證券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明陽智能已斬獲多個歐洲訂單,總裝機容量超過3GW。
在發達國家市場完成技術卡位,明陽智能也將戰略目光投向了新興經濟體。在亞洲與非洲,通過多能互補模式,精準破解當地能源轉型的難題。
2月6日,一場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標志著這一技術革新的具體實踐。巴基斯坦信德省能源部與明陽智能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明陽智能將在當地投資建設350MW風光儲一體化項目和75MW風電項目,并通過能源管理系統實現多能互補的高效協同,這些項目預計將在3年內建成并投入運營。
分析人士表示,裝機量的數字背后,是一場更深層次的產業變革。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中國風電廠商的較量已超越了單純的裝機量比拼,而是一場涉及產業生態構建、商業模式創新與全球化戰略部署的系統性變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