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隨著“清明祭英烈 豐碑勵童心”——2025年江蘇省青少年網上憑吊革命先烈活動正式上線,一場跨越時空的集體緬懷在虛擬與現實中交織。截至2日下午4時,專題訪問量突破40萬人次,線上獻花超38.6萬人、留言逾3.3萬條。這場由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發起的云端祭掃,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紅色精神的火種。
指尖白菊:跨越虛實的思念接力
2日下午4時,南通如東縣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劉夢潔在老師的指導下登錄線上活動頁面。在“祭英烈”板塊中,她輕點屏幕,為家鄉如東縣烈士陵園的英烈獻上一朵虛擬白菊?!鞍拙盏幕ㄕZ是‘哀悼、懷念’。學校之前組織我們去陵園掃墓時,我獻的也是白菊。”劉夢潔輕聲說道。
一封家書朗誦、一段黨史故事,“悟精神”欄目里英烈的事跡通過音視頻呈現在劉夢潔面前,讓這位少年對英烈的敬仰更增添了許多?!拔乙恢倍己艹缇炊嫒稹⒑m等革命先烈,敬佩他們為革命犧牲的精神和不畏敵人的勇氣。我想參與‘抒心聲’欄目的活動,告訴他們,因為他們的犧牲和奉獻,現在生活富足,孩子們都能上學,學習知識,我們十分感激?!?/p>
援疆教師:讓紅色精神翻越地理邊界
遠在新疆伊犁州支教的鹽城市景山中學語文教師路璐,同時肩負“紅色精神”宣講的職責,援疆教師和宣講員的雙重身份讓她對線上祭奠活動的看法更具深意。她認為,線上祭奠有三個好處,首先是打破了地域和時間限制,讓遠在新疆的學生也可以了解江蘇的英烈,且不受時間的局限,隨時都可以查看。其次是低碳高效,線上祭奠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清明期間紀念場館的交通壓力,擴大參與群體覆蓋面。第三是教育延伸,活動頁面“悟精神”版塊展示的英烈故事視頻、家書朗讀音頻等形式打造出“行走的思政課”,讓孩子們可以自主探索英烈們的事跡。
當歷史照進現實,最動人的永遠是那顆傳承的初心。正如路璐所說:“記住他們,他們就沒有離開?!?/p>
此次“清明祭英烈 豐碑勵童心”活動,通過多個板塊,以圖文、音視頻、動畫等全媒體形式呈現,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全面了解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的平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