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4月3日消息,“九天攬月——中國探月工程20年”展覽4月1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為期2個月。
這次的展覽上,月球正面、背面樣品全球首次對比展出,上百件珍貴實物與圖文史料集體亮相。
包括嫦娥五號和嫦娥六號月球樣品、嫦娥六號返回器和降落傘、嫦娥六號探測器模型、鵲橋二號中繼星模型、玄武巖國旗、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全月球影像圖等。
本次展出的月球正面、背面樣品包含月壤巖屑、粉末。
據了解,嫦娥五號任務使中國科學家第一次擁有屬于自己的地外天體返回樣品。
目前,中國國家航天局已向國內100多個研究團隊發放科研樣品,取得了一批有價值的科研成果。嫦娥六號任務帶回人類首份月球背面樣品。
相比嫦娥五號樣品,嫦娥六號月背樣品顏色略淺、堆積密度更小、顆粒來源也更復雜。
據悉,嫦娥六號在去年6月首次完成人類從月球背面采樣,帶回1935.3克珍貴樣品,采樣點位于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阿波羅撞擊坑,這片區域是月球最古老、最大的隕石撞擊坑。
采集這里的樣品并進行分析研究,將填補人類獲取月球背面樣本的空白,開啟月球正面與背面的演化差異、電磁場演化和地球大氣演化等重要科學研究的全新視角。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