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國新茶飲品牌茶百道交出了上市后的第一份年報。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茶百道實現營收49.2億元,門店規模穩步提升,門店數同比增長7.6%,會員數量達到1.39億,其中活躍會員數達5929萬,用戶粘性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在國際市場,茶百道也交出了出海“元年”的首份成績單。公開資料顯示,自2024年初在韓國首爾開設海外首店以來,茶百道已在韓國、泰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西班牙等多個國家陸續開設18家門店。遵循“一地一策”的國際化戰略,茶百道積極組建本地化產品研發和運營團隊,持續深耕重點區域。這家目標成為東方茶飲文化新時代符號的企業,此時正加速在海外市場“落地生根”。
茶百道海外門店(韓國首店)
“一地一策”:因地制宜打開國際市場
在國際市場,茶百道并沒有選擇廣撒網到處開店。在開出首家海外店時,茶百道即向外界釋放出了明確信號:茶百道的國際化不是進入很多個國家,而是堅持一地一策,在自己看好的重點區域開很多店,持續深耕。
在首爾延世大學附近,一家170平米的茶百道門店成為當地年輕人的新寵。寬敞明亮的空間里,韓國消費者占比超過八成,他們或獨自辦公,或朋友小聚,盡情享受這份來自中國的茶飲文化。改變以往小店思路,開出大店,是茶百道出于第三空間面積對于韓國消費者重要性的“一地一策”考慮。
在韓國,茶百道已完成出海的從0到1,進入到從1到10的階段,其不僅搭建了本地供應鏈及倉配體系,可以實現原物料日配到門店,還組建了本地化營銷、運營、招商團隊,以便更好地服務本地合作伙伴。公開資料顯示,目前茶百道在韓國已經開設10家門店,更多門店正在籌建中,值得一提的是,在韓國市場,茶百道的本地消費者占比高達80%,復購率達到45%,更有300余家加盟商等待加盟,這一系列數據充分印證了茶百道全球化戰略的初步成功。
因地制宜的策略同樣體現在每一處運營細節上,每到一個國家,茶百道都會積極融入當地文化,充分尊重當地市場與消費習慣。以馬來西亞市場為例,茶百道的研發及運營團隊提前一個月到達當地市場,開發本地消費者青睞的產品。在馬來西亞本地消費者中,華人比較青睞茶類、廣式糖水等飲品,而馬來人則更喜歡奶味重的黑糖奶茶、奶油頂茶飲等。
2024年11月,茶百道馬來西亞首店正式營業,開業時,茶百道針對當地消費者口味定制推出了茉莉生椰拿鐵、慕斯紅茶拿鐵等產品。短短一個月后,茶百道在馬來西亞火速開出了第二家門店。目前茶百道已經在馬來西亞組建起了一支由本地人構成的運營團隊,用以進一步跑通供應鏈以及開展更深入的本地化業務探索。
茶百道海外門店(馬來西亞店)
總而言之,茶百道的海外擴張絕非簡單的模式復制,而是深度的本地化創新。隨著公司在國內和海外的雙重布局,面對不同市場的發展機遇,規模效應將得到進一步釋放,國際化業務有望成為公司發展的新增長點。
出海底氣是什么
茶百道產品的高質價比是它在國際市場受歡迎最根本的原因。在產品研發上,茶百道一直是行業引領者, 70% 以上原物料的配方都是自研。年報顯示,2024年茶百道僅在國內就推出了60款新品,并完成42款經典產品的升級迭代,“周周有新品”的創新效率穩居行業前列。在海外市場,茶百道也延續了其產品創新基因,能做到月月上新,并根據本地食材,推出本土化菜單。
作為行業創新標桿,茶百道在產品研發上始終快人一步,不僅開創性地將港式甜品楊枝甘露改良為杯裝飲品,更讓這款明星單品走向全球,目前楊枝甘露海外銷量已突破14萬杯,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爆款”。
在茶百道巴塞羅那店中,楊枝甘露、豆乳玉麒麟、招牌芋圓奶茶等經典茶飲悉數上架,這些經典產品的銷售占比近50%。除國內爆款產品以外,茶百道還根據西班牙當地消費者的口味偏好和飲食習慣,進行了適當的產品調整和創新,推出了具有當地特色的限定飲品——抹茶黑糖珍珠奶茶,廣受當地消費者好評。
從單一爆品到完整的產品矩陣,茶百道正通過持續增強的產品創新能力,構建起自己的競爭壁壘。
強大的供應鏈支撐也是茶百道全球化運營的優勢所在,茶百道擁有建筑面積6000余平米的茶葉包裝工廠,12條自動化機械化產線,年產能達到5000噸。此外,位于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區的茶百道環保包材工廠“森冕工廠”,全年總產能一萬多噸,可年產吸管超10億根,年產注塑杯超4億個。
茶百道森冕工廠
這些來源于中國制造的包材,由于品質高于當地標準,幫助茶百道成為當地茶飲市場的教育者。例如,茶百道在韓國門店引入了一種特別的吸管——三品管,其扁平的設計能減緩奶茶流速,讓消費者更好地品味到茶香與奶香。這種吸管對許多韓國消費者來說尚屬新奇,一經使用便收獲了廣泛好評。
作為港股的新銳力量,茶百道借助上市契機加速全球化布局,其規范透明的加盟體系、標準化的產品矩陣和數字化的運營模式獲得國際投資者廣泛認可。華泰證券研報指出,當前境外市場現制茶飲仍存供需差,滲透率或有提升空間,頭部品牌有望實現降維打擊,出海 擴品類或將構筑茶百道新成長曲線。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