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杰群)4月1日,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辦的《家里家外》暨網絡微短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京舉行。
網絡微短劇《家里家外》播出后受到廣泛關注,該劇以20世紀80年代川渝地區為背景,講述了一個普通重組家庭用包容與愛化解矛盾、守護小家的故事。該劇3月14日在紅果短劇、抖音、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等平臺上線后,收獲良好社會反響。

研討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司長馮勝勇在會上表示,《家里家外》打破了豎屏微短劇難出精品爆款的“魔咒”,是抓作品和抓環境相貫通的標志性產物,為加強豎屏微短劇精品創作增添了信心。管理部門對待微短劇這一新興文藝業態統籌發展和安全,一手抓規范管理,一手抓創作提升,推動其高質量發展。希望微短劇積極探索多樣化的題材,在滿足百姓觀看需求、優化影視行業生態、引導全民創作等方面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形成良性循環。

《家里家外》劇照。主辦方供圖
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曉駿表示,《家里家外》是一部浸潤巴蜀文化的匠心之作,以口碑與市場雙贏之勢為微短劇行業樹立了價值標桿。四川將深化政企協同,厚植產業生態,進一步做優服務,通過“價值倡導 精品引導 審批指導 產業疏導”,助力微短劇實現多維突破。
本劇總出品人、總制片人、北京十月初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馬凌表示,精品短劇有3個關鍵詞:表達、創新和美學。她提到,《家里家外》之后,整個團隊將從零出發,重新開始開拓新的邊界,探索新的上限。
本劇導演楊科南講述了攝制團隊對于作品年代性、地域性和豎屏美學呈現細致雕琢的過程,表示今后會更加努力帶來更多有溫度的中國故事,有情懷的作品。【責任編輯:李丹萍 郭韶明編輯:何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