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在過去的貿易戰中一直不受關稅影響的醫療設備及藥品行業,也成為此次加征關稅的目標。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他將對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征收10%的統一關稅,并對特定國家提高關稅,其中對中國進口商品將征收34%的關稅,并對歐洲和日本進口商品征收24%的關稅。
大型制藥商的制造足跡遍布全球,主要分布在美國、歐洲和亞洲。制藥商認為,關稅可能會增加藥品短缺的可能性,并減少患者獲得藥品的機會。盡管如此,特朗普仍堅持征收關稅,他認為美國需要更多的藥品制造,這樣它就不必依賴其他國家來供應藥品。
但這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和時間。
醫療行業貿易組織PhRMA預計,在美國建立新的醫療生產設施可能需要5到10年的時間,并耗費多達20億美元的投入成本,部分原因是為了滿足監管要求。
另有代表醫療企業的行業組織稱,關稅可能導致藥品短缺,目前美國大量治療癌癥和心臟病的藥物以及抗生素來自中國。
從醫療儀器設備來看,目前大型制造企業的儀器設備都大量在美國以外的國家生產制造。美國某分析儀器廠商方面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的設備都在美國以外生產,關稅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但未來供應鏈可能會進一步轉移至一些關稅較低的生產國家或地區。”
一家歐洲制藥商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正在增加目前在美國生產的藥品產能,并預計現有的美國工廠要為目前在海外生產的藥品建造新的生產線將至少需要兩年時間。
此前,美國醫院協會已經在致特朗普的一封信中寫道,關稅將影響來自中國生產的癌癥和心臟病藥物以及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該協會代表了美國近5000家醫院和醫療系統。制造關鍵藥物所用的原材料中近30%來自中國,加征關稅將導致美國藥品短缺和價格上漲。“盡管美國正在努力建立國內供應鏈,但美國醫療保健系統仍然嚴重依賴其他國家。”該協會稱。
根據美國貿易數據,2023年美國從海外進口了超過1760億美元的藥品,其中近60億美元來自中國,包括阿莫西林和青霉素等抗生素。此外,瑞士和德國也向美國提供了大量的藥品。相關數據顯示,美國市場由歐洲生產的相關藥品及產品年銷售額高達數千億美元。
此前,包括默沙東、安進和百時美施貴寶(BMS)在內的大型制藥商高管都已公開表示,將密切關注加征關稅對企業的影響,但均表示影響有限。也有制藥公司稱,正在美國市場建立庫存緩沖,以減輕潛在關稅的即時沖擊。
一些跨國制藥商在過去幾個月已經宣布對美國藥品制造進行數十億美元的新投資,以提升暢銷藥品在美國市場的產量。這些公司包括強生、禮來、阿斯利康和葛蘭素史克(GSK)。
晨星分析師凱倫·安德森(Karen Andersen)表示,美國對已成為復雜生物藥物制造基地的歐洲國家征收關稅,對全球大型制藥公司將構成更為沉重的打擊。
瑞銀制藥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也指出,作為監管流程的一部分,藥品生產基地必須獲得批準,所有測試批次都必須接受活性成分和保質期一致性的監控,而將所有這些流程轉移到美國需要時間。
對此,有消息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目前制藥商希望美國政府考慮分階段對進口藥品征收關稅,以減輕過重的關稅帶來的影響,并留出時間轉移供應鏈。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