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邢振宇 韓欣然 牟靜萍
“姥姥,爸媽,我們和姥爺終于團聚了……”4月1日,濟南市歷城革命烈士陵園內,無名烈士許維峰的外孫女張英姿用顫抖的手指輕輕撫過他的墓碑,滾燙的淚水止不住地落下。張英姿和弟弟張輝帶來了姥姥和父母的照片,全家三代人終于完成了這場跨越77年的特殊“重逢”。今天,和張英姿一樣,6名尋親成功的無名烈士的19位親屬首次專程來濟南祭奠親人。

三代人一張遲到的“全家?!?/p>
“77年了,我們終于在今年3月找到了姥爺信息?!睆堄⒆寺曇糨p得仿佛怕驚擾了長眠于此的英魂。
這場跨越時空的“團聚”,始于一個春寒料峭的日子——3月18日。濟南戰役烈士尋親隊伍第18次出征,工作人員兵分兩路前往煙臺和威海,為13名無名烈士尋親,許維峰烈士就是其中之一。此次尋親工作的突破得益于歷城革命烈士陵園去年開展的DNA樣本采集工作。在陵園提升改造過程中,工作人員對865位英烈進行了DNA采樣,成功提取625份有效樣本。經過科學嚴謹地比對分析,尋親小組最終確認了許維峰烈士的身份信息。
這位重獲姓名的英雄,是1919年2月出生于威海榮成的許維峰。作為華野九縱兵團的一名黨員戰士,他在1948年9月奉命執行濟南戰役東線作戰任務時英勇犧牲。
“姥爺犧牲時年僅29歲。”張輝的聲音突然哽住,喉結劇烈滾動了幾下,“姥姥是聾啞人,姥爺1946年8月參軍離開時,我的母親也才3歲……。”這簡單的話語里,藏著一個家庭長達77年的等待與思念。
祭臺上擺滿了心意:白酒、蘋果、膠東大餑餑……第一次祭奠姥爺,姐弟倆既緊張又重視,不知道姥爺喜歡吃什么喝什么,就什么都準備了一些。“聽村里人說姥爺生前高大豪爽,我們特意備好了酒,想必姥爺應該會喜歡?!睆堓x擰開一瓶高粱酒,清冽的酒香在春風中彌漫,酒液緩緩滲入泥土。

在姐弟倆隨身包裹的最后,是兩袋黃土——那是從父母墳前取來的。
“77年了,這是一張遲到的全家福,這個心愿本應由父母親自完成——母親早逝,父親直到上個月臨終前還在念叨,說一定要找到您?!睆堄⒆伺踔粧g父母墳前的黃土,鄭重地撒在墓前,并小心翼翼地取出父母及姥姥的照片?!斑@樣,你們終于能以另一種方式團聚了?!彪S后,她將一封信輕輕放在墓前,信紙上還帶著體溫:“姥爺,這是我給您寫的信,跟您說說心里話,您收下吧!”

張輝望著陵園里連綿的紀念碑,淚水模糊了視線,“看著無數先烈長眠于此,我更深刻地明白了,姥爺的犧牲不僅僅是為了他們這個小家,更是為了千千萬萬個家庭?!苯愕軅z在墓前鄭重承諾,今后每年都會前來祭拜,不僅是為父母圓這份遲來的心愿,更是要永遠銘記先烈們用生命鑄就的民族豐碑。

九旬老人終于“見到”爆破手哥哥
“您最小的弟弟還健在,但年齡大了沒能來,我打個視頻,你們哥倆說幾句話。”在趙桂金烈士墓前,趙桂金烈士的侄子趙熙忠、趙熙澤撥通了500公里外的視頻電話。
電話那頭,趙桂金烈士的四弟趙桂茂終于“見”到了離家未歸的哥哥?!跋胨剑 ?1歲的他靜靜地聽著侄子介紹趙桂金的墓碑,長久的沉默后,說了這么一句。
時光回溯至1927年,趙桂金出生于山東威海的一個普通農家。1946年,19歲的他毅然參軍,成為華野九縱二十五師七十三團的一名班長。1948年9月,在解放濟南的戰役中,趙桂金壯烈犧牲。戰后,他所在的華野九縱二十五師七十三團被授予“濟南第一團”的榮譽稱號。
趙熙忠忍不住抽泣道,“你走的時候還是個孩子??!穿上軍裝,端著鋼槍,保家衛國……”
1948年秋的濟南戰役中,21歲的趙桂金面臨生死考驗。據趙桂金文登區高村鎮的戰友此前回憶,當時攻打濟南城墻的戰斗異常慘烈。城墻高12米,寬10—12米,城墻外圍是一片開闊地,部隊完全暴露在敵軍火力之下。作為爆破手的趙桂金為炸毀敵軍碉堡,冒著槍林彈雨,身綁炸藥沖向目標,最終在現今解放閣至青龍橋、老東門一帶英勇犧牲,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城墻之外。
這段漫長而艱辛的尋親之路,寫滿了趙家人的執著與思念。1983至1984年間,趙熙忠曾多次前往濟南英雄山尋找,卻始終無法確認叔叔的安葬地。他的哥哥在濟南警備區服役期間也多方尋找,同樣未能找到親人下落。終于在今年3月18日這天迎來好消息——經過DNA鑒定和比對,濟南戰役烈士尋親小組專程趕赴威海文登區侯家鎮西泥溝村,確認無名烈士正是他們尋找多年的親人趙桂金。
“以前墓碑只寫‘革命烈士’,現在終于刻上俺叔的名字了?!壁w熙忠激動地說。

“我們永遠銘記黨和國家的關懷?!迸R別時,趙熙忠深情地說,“是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的專業堅持,是社會各界的愛心接力,圓了我們三代人的夢。”他望向周圍的英烈墓碑,聲音堅定:“愿更多英魂能夠‘回家’,更多親人得以團圓——這該是對先烈最好的告慰。”
這張尋親地圖,永遠展開在時光里
一束鮮花、一袋家鄉特產、一杯烈酒、一抔家鄉土……數十年的思念,濃縮在一件件從老家帶到革命烈士陵園的祭品中。4月1日,六名長眠于濟南市歷城區革命烈士陵園的威海籍烈士劉德懷、劉洪范、趙桂金、姜書山、許維峰、許仁本,迎來親人的祭掃。
在“賡續·2025·清明祭英烈”暨尋親成功無名烈士祭掃儀式現場,濟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威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歷城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濟南市歷城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四位領導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并整理緞帶,與在場人員一同寄托著對革命先烈的無限敬仰與哀思。

“只要還有一位烈士未‘回家’,我們的尋親地圖就不會卷起。”歷城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于濤表示,開展為無名烈士尋親活動,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實踐。通過優化祭掃流程、強化服務保障、組織莊重儀式,讓烈屬跨越時空與親人“重逢”,彰顯了黨和政府對英烈的深切緬懷與對烈屬的溫暖關懷。
自2021年9月7日上午9時在英雄廣場首次出征以來,濟南革命烈士尋親中心運用DNA鑒定技術,組織尋親隊伍先后赴2省16市百余個村鎮,三年多的時間,一千多個日夜,累計為227名在濟南戰役中犧牲的無名烈士找到親人。下一步,歷城區將繼續協助濟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以“讓烈士精神永續傳承”為目標,持續推進尋親工作與服務創新,讓尊崇真正成為歷城大地的鮮明底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