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海SOHO麗園的老廠房,迎來了一場不同尋常的時裝秀。
一身全黑的南非設計師David Tlale緊隨男模特登場,延續其一貫的戲劇感結構與精工工藝,通過華麗面料與傳統刺繡技藝的結合,構建起一套當代非洲的高級敘事。
近十個非洲先鋒品牌依次完成秀演,模特們從純白的帷幕后走出,展示從奢華到日常的服裝設計,設計師也構成秀場的重要部分,有的身著民族風手舞足蹈登場,有的一身極簡謝幕,他們以一場互動感十足的走秀重塑了中國時尚界對非洲的想象。
在2025秋冬MODE上海服裝服飾展,由22個非洲設計師品牌組成的“活力非洲”(Africa Reimagined)展區,也刮起一陣非洲旋風。說著流利英語的設計師們坐鎮展位,與往來訪客交流本季新作,畫冊、報價單一應俱全。這些大印花、高明度、廓形感的非洲設計吸引了眾多人打卡拍照,為2025秋冬上海時裝周注入一股新風。
熱烈而野性的時尚表現力似乎是非洲人與生俱來的,但這片大陸還孕育了多元的文化和民族,共同塑造了今日非洲的多樣性。“活力非洲”展區負責人芮婉潔(Hannah Wanjie Ryder)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非洲擁有獨特的紡織文化,對傳統生活方式的挖掘以及代代相傳的印花、工藝等優勢,幫助非洲設計師品牌錨定全球市場。
肯尼亞人芮婉潔在2014年來到中國工作,領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與中國的合作,這段經歷也讓她萌生了創業想法,2019年她創立睿納新公司(Development Reimagined),其旗艦項目“活力非洲”主要為非洲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提供準入服務。
“這次參展的幾個品牌之前已經來過中國,主要是為了采購或者生產。大多數是第一次來,其中一些雖然已經在歐美打開市場,但并不知道中國市場的規模之大,從中它們可以獲得很多機會,亮相上海時裝周只是第一步。”芮婉潔表示,在上海首秀之后,他們將推動跨境電商拓展市場,期待與中國乃至全球時尚產業實現深度連接。
據悉,上海時裝周持續打造“亞洲最大訂貨季”,一批海外高端品牌集體亮相MODE展,34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品牌帶來最新一季作品,其中海外品牌占比達到57%。
重新認識非洲
當漢服中的襟、裾、帶、扣等元素與非洲植物印花碰撞,“小清新”的南非品牌Molebatsi成了“活力非洲”人流最大的展位之一。
設計師Jessica Jane Molebatsi與丈夫在2023年來到長沙參展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隨后的10天之旅中第一次接觸了馬面裙等中國傳統服飾,讓她深深著迷并開始構思創作。再次來到中國,她帶來新一季印花作品“Toiles du Sud”(意為“南方的畫布”),從南非本土動植物中汲取靈感,并與漢服元素相結合,衍生出襯衫、長袍、背心裙、飛行員夾克等單品。
這季強調自然之美的印花作品,引起了不少買手和零售商的興趣,前來洽談訂貨,Jessica Jane Molebatsi也在MODE展“活力非洲”圓桌論壇上表示,品牌正在積極籌備進入中國市場,希望“以文化為橋,而非趨勢為入口”。
這場分享會上,圍繞“印花與紡織中的非洲敘事”,多位非洲設計師展開了一場富有溫度的對談。有設計師表示,非洲傳統布料就像“視覺的字母表”,每一個符號都承載著家族、部落、祖先的記憶與文化密碼。“我們并不是在做圖案,我們在講故事。”在他們看來,印花是身份認同的表達,是對傳統的挖掘與重塑,更是抗拒同質化、重建自我敘事的重要手段。
一直以來,非洲設計師想要打破“非洲=落后”的刻板印象,呈現一個真實、多元且鮮活的非洲設計世界。比如,來自南非的David Tlale以黑色系前衛設計著稱,通過傳統工藝、獨特印花和當代剪裁講述非洲故事走向全球化的歷程。他的同名品牌20年多來一直是非洲高端時尚的先鋒力量,品牌在紐約設立展廳。
來自肯尼亞的KikoRomeo由Ann McCreath創立于1996年,2018年由女兒Iona McCreath接管,她曾在意大利接受高級定制的培訓,因此設計中保留了傳統工藝的精髓,并選用手工面料、串珠、蠟染等手工藝技法,二代傳承與可持續理念也為這個品牌增添了歲月沉淀。
“目前為止拿到了很多意向訂單,畢竟這是第一次參展。中國市場能真的看到這些品牌,親身來感受,了解它們的故事,還需要一個過程,我們會一步步推進,品牌已經做好了準備。”芮婉潔表示,通過參與上海時裝周,非洲品牌獲得了關注和曝光,展現了他們拓展中國乃至更廣闊市場的雄心。
為非洲時尚產業增值
經過一段時間的蓄力,非洲時尚產業已實現顯著發展,一些非洲設計師開始在國際舞臺嶄露頭角,他們的作品出現在時尚雜志或時尚活動中。然而,從產值來看,約占世界總人口1/6的非洲,僅占全球2.5萬億美元時尚市場的1.5%份額。
缺乏融資、基礎設施不完善等重重挑戰之下,大多數設計師只能自籌資金,難以滿足批量生產與快速交付的要求;許多手藝人因缺乏穩定訂單,轉而從事建筑等工作。即使順利推向市場,消費者對手工藝價值不夠認同,常與“快時尚”比價。
“非洲大陸的發展不平衡依然明顯,通常更富裕的國家擁有更發達的時尚市場,但同時需要完善制造產業鏈,這也是我把這些品牌帶到中國的一個原因。在我們的國家,很少有人了解時尚生態系統以及不同業務模式是怎樣運轉的。”芮婉潔表示。
如何建立穩定的合作機制,避免文化被消費化、異化為“潮流”?如何讓更多人了解非洲時尚的多樣性,而非被單一標簽化?設計師們的疑問還有很多。他們看到了中國市場的潛在需求,也愿意等待一個好時機來啟動生意版圖,但在此之前,完善供應鏈是先決條件。
為了更好地幫助這些品牌深入了解中國市場,睿納新公司將在時裝周之后帶著設計師們趕赴杭州,推進電商業務的合作,預計今年晚些時候推出“活力非洲”線上集合店,為非洲品牌的本土化落地打通最后環節。同時,為應對線上消費需求的增長,他們也將考察中國時尚產業的供應鏈,去到各個工廠學習更高效的生產模式。
在聯合國時,芮婉潔的工作重心是減貧和可持續發展,如今依舊如此。作為一名前外交官和經濟學家,她始終認為,“全球貧困的新復雜性需要新的想法和新的解決方案”,這也是她發起“活力非洲”平臺的動力所在。“我一直認為非洲國家和其他國家之間的關系不應該只是援助,它應該真正涉及貿易、投資、經濟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時尚是貿易中最重要的產業之一,它創造了最多的就業機會,有相當長的供應鏈,同時與農業緊密聯系。非洲有很多農產品,但必須讓它們增值,好比時裝是棉花的增值產品,我們沒有必要把原棉寄到中國,但可以把非洲時尚帶到中國,這將為非洲大陸的增長目標做出更多貢獻。”芮婉潔說道。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