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東某地馬拉松賽事的部分參賽者反映稱,在第三方平臺“愛云動”上,只要付費,任何人都可以下載他人參賽的照片、視頻并使用。事件引發熱議,不少網友表示,誰來保護當事人的肖像權?
馬拉松參賽選手希望自己在賽場上拼搏的颯爽英姿能夠被及時記錄,但有限的官方攝影師或者媒體記者很難滿足上千名選手的拍照需求。于是,有一些第三方平臺的攝影師就蹲守在馬拉松賽道沿線,拍攝照片并且上傳到平臺。賽后,選手在平臺上可以通過號碼牌、人臉識別進行搜索,找到自己的照片,付費便可下載高清的照片或者視頻。
這種方式的確滿足了一些選手的拍照需求,但只要付費,任何人都可以下載他人參賽的照片、視頻并使用,背后還可能涉及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隨著馬拉松比賽越來越多,上傳的照片勢必越來越多,積聚的法律風險、糾紛就必然越來越多。
從相關法律法規來看,賽事主辦方享有賽事的傳播權,未經允許,第三方將拍的照片或者影像用于營利,可能涉嫌侵犯《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廣播組織權,或者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規定的誠信原則;另外,在沒有取得授權的情況下,第三方平臺拍攝跑者肖像并用于牟利,也涉嫌侵犯他人的肖像權。
參賽者自愿奔跑在開放賽道,卻不代表默許自己的形象成為他人“提款機”。第三方平臺違背合理使用情形而大肆拍攝和銷售,經不起推敲。這種以盈利為目的的轉賣傳播行為,遠超出當事人可合理預期的處理方式,屬于違法行為;這種商業行為也不在民法典所稱的肖像權合理使用的范圍內,是侵權行為。
一邊是選手的拍照需求,一邊是肖像權的保護,“一刀切”地禁止攝影師在賽道邊上拍照、上傳,肯定不現實,還可能引發更多賽手的反感。平衡取照的方便和肖像權保護,通過公開的規則來明確和規范,探尋到一條合理、合規的經營之道才是正途。
無論如何,跑“馬”不該成為個別平臺侵權的“圍獵場”。面對需求,主辦方應該更加重視賽事攝影服務,主動增加攝影資源投入,為跑者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免費、優質照片。同時合法合規引入第三方平臺,強化搜索照片者的身份認證,既方便用戶下載又能保護其他人的肖像權。如此,才能幫助當下方興未艾的馬拉松產業走向成熟、規范。
特約評論員 焦楊
上游評論投稿郵箱:sypl2020@163.com
編輯:康磊責編:周尚斗 審核:陳旭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