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4月6日訊清明時節,草木含悲。泰山護理職業學院以“清明憶英烈,紅色永傳承”為題,組織師生開展系列教育活動。通過沉浸式思政教學與實踐創新,構建“校內浸潤 校外體驗”的紅色教育新模式,在歷史回望中傳承精神血脈,讓信仰之火在青春血脈中賡續。
穿越時空:VR重塑紅色記憶

思政課堂上,VR技術重現長征鐵流、井岡星火、沂蒙乳汁等革命精神圖景。當雪山草地近在咫尺,當井岡山會師的歡呼聲穿透耳膜,學生們在虛擬與現實交織的時空隧道中,觸摸到先輩們的信仰溫度。這種技術賦能的沉浸式教學,讓革命精神從書本走向心靈,化作青年學子的精神鈣質。
丹青寄意:筆墨凝鑄忠魂


校園書畫展廳內,墨香與硝煙交織。書法作品風格各異,筆力雄健者氣勢磅礴地書寫著緬懷先烈的詩詞歌賦;清新秀麗者細膩地表達對和平生活的向往。繪畫作品同樣精彩,素描和水彩勾勒出烈士陵園的莊嚴肅穆,花鳥山水的背景展現出對先烈的崇高敬意與無盡哀思。每一件作品都是跨越時空的對話,青年學子用筆尖丈量歷史厚度,用色彩詮釋“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家國情懷。
清明祭掃:陵園接力精神薪火

4月4日,師生代表走進烈士陵園,松柏肅立間,敬獻鮮花、默哀致意。“青山埋忠骨,史冊載功勛。回首往昔,在硝煙彌漫的戰爭歲月,無數英烈挺身而出,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捍衛著祖國的尊嚴,用無畏書寫著壯麗的篇章。如今,硝煙散去,山河無恙,但英烈們的精神,穿越時空,熠熠生輝。”這些飽含深情的文字講述著先烈們的英勇事跡,激勵全體同學傳承遺志,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實景課堂:追尋革命先輩無畏腳步
在泰山秀城,《鐵道游擊戰》實景演出成為“行走的思政課”。24級中醫康復1班趙琳同學說道:“當英雄的吶喊穿透時空,我終于讀懂了‘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分量。”

“紅色教育不是歷史的回聲,而是青春的號角。我們將繼續以清明活動為支點,撬動信仰教育的杠桿,讓青年一代在追思中校準人生坐標,在傳承中汲取奮進力量。”泰山護理職業學院思政部負責人表示。當英烈的熱血與青春的脈搏同頻共振,紅色基因便在新時代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本網記者)
責任編輯:單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