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4月7日訊近日,泰安市寧陽縣第一人民醫院多科室協作成功救治一位95歲高齡的耄耋老人。老人因不慎跌倒,導致左側股骨粗隆間骨折。當晚入院后,醫院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在骨外二科、設備科、手術室、輸血科、心內科、麻醉科等科室的通力協作下,順利為老人完成左側人工雙動股骨頭置換術,再次展現了寧陽縣第一人民醫院在多學科協作救治中的卓越實力。
“醫生,快來幫幫忙!”傍晚,寧陽縣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傳來家屬焦急的呼喊。一位95歲高齡的老人在家中不慎摔倒,左髖部劇烈疼痛、無法活動,被緊急送至醫院。

值班醫生接診后行影像檢查,確診為左側股骨轉子間骨折。考慮到老年髖部骨折手術的最佳時間是事發48小時內,且患者合并多種基礎疾病,建議行手術治療。
與患者家屬進一步溝通后,患者家屬選擇關節置換,但老年患者的髖關節配對型號較特殊,血紅蛋白偏低,心電圖、彩超檢查都有異常,面臨的一個個難題都使手術無法正常進行。
時間就是生命!髖部骨折被稱為老年人的“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若延誤治療,死亡率極高。值班醫生向院領導匯報后,立即啟動高齡骨折急診綠色通道 ,一場多學科協作的“攻堅戰”就此展開。
設備科接到手術通知后,連夜緊急調配髖關節置換假體 ,確保型號匹配、滅菌到位,為手術爭取黃金時間。患者血紅蛋白偏低,輸血科從泰安血庫調配“懸浮紅細胞 血漿”,保障手術順利進行。
術前心內科、麻醉科、骨外二科等相關科室緊急會診,評估心臟風險等,制定個體化抗凝方案、麻醉方案和手術方案,確保手術耐受性和安全性。

在排除手術禁忌癥后,由骨外二科主任梁濤主刀,在劉海恩、楊如杰、黃旭升及麻醉科、手術室醫護團隊的協助下,共同為老人進行了左側人工雙動股骨頭置換術,手術耗時60分鐘順利完成,最大程度規避了麻醉和手術風險。
從入院到完成手術,全程不到6小時!術后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家屬懸著的心終于放下。老人在骨外二科醫護人員悉心護理、康復指導下,疼痛明顯減輕,術后第二天就能在拐杖的輔助下可獨立行走,他和家人對治療非常滿意。

骨外二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梁濤表示,此例手術的成功,是寧陽縣第一人民醫院多科室協作的又一典型案例,大家集思廣益,共同克服了重重困難,為患者的生命健康筑起了堅固的防線。它不僅展現了寧陽縣第一人民醫院在多科室協作救治中的卓越實力,更體現了全體醫護人員以患者為中心、救死扶傷的崇高精神。
另外,科室每年接診的髖關節置換術中,70-80歲的患者已是常態,近百歲老人也做過十多例,術后均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可恢復髖關節的功能,減少患者臥床時間及臥床并發癥的發生,從而降低老年患者的死亡率,最大限度恢復老年髖部病變患者的正常生活,提高生活質量。對于老年人的髖部骨折,如股骨頸骨折、轉子間骨折,往往被稱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這并非危言聳聽。
髖部骨折之后,很多老年人出于對手術的恐懼,寧愿終日臥床休息也不愿意做手術。而不少家屬也認為與其手術造成痛苦,不如臥床休養。然而,由于此處骨折愈合缺乏血管供給營養,往往很難愈合,而髖關節在人體直立運動過程中又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此一來,患者只能長期臥床,很多人便因此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髖部骨折的患者年齡都比較大,身體自身條件也相對較差,多數患者會伴有有一些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基礎病。如果無法進行手術,患者需要臥床至少要3個月,由于疼痛和牽引治療的特殊姿勢,多數只能采取平躺,幾乎無法翻身,更不用說站立。這就會極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身心痛苦。
長期臥床還會導致肺部的分泌物(痰液)無法順利排出,時間一長,非常容易形成墜積性肺炎,引起全身難以控制的感染。除此之外,同樣麻煩的還有泌尿系統感染、深靜脈血栓和褥瘡。這些常見卻嚴重的臥床并發癥無一不是對老年人生命安全的極大威脅。所以,對于高齡患者,若無手術禁忌且能耐受手術,建議盡早手術治療。(通訊員 楊康寧)
責任編輯:單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