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徐漢雄
近日,有網友通過寧波民生e點通群眾留言板反映,北侖戚家山街道四方家園小區大門用行草書書寫的“四方家園”名稱,其中的“家”字寫錯了,可能是寫成了“窮”字,希望改正。
這名網友稱,他在這個小區住了很多年。前幾天,有位懂書法的朋友來家里做客,看到小區大門的這四個字,差點笑出聲。根據朋友的說法,這第三個字是“窮”字的標準草書寫法,這樣一來,小區的名字就變成了“四方‘窮’園”,太尷尬了。
小區的名字被認為可能寫錯了(圖片來源:寧波晚報)
據報道,該小區建成投用已有20余年,將小區名字拍照后通過某書法軟件進行分辨。軟件給出的分辨結果是,該字為“窮”字的可能性為74.8%。從字形上看,該字和《懷仁集王圣教序》的“窮”字極為接近。多位研究書法的專業人士均認為這是草書的“窮”字。
常言道,文無定法。書法也是如此,尤其是草書,龍飛鳳舞,能展現書法作者的個性,但也會給普通人帶來難以辨識的問題。該小區的“家”字究竟是否寫錯了,也許還不能下結論。因為書法藝術原本有“橫看成嶺側成峰”之妙,是寫成了“窮”字,還是寫得像“窮”字,這恐怕要由書法業內人士來進一步判定。
先不說這個字是否寫錯了,以小區名字而言,應該是易于群眾辨認為好,選擇草書作為小區名字的書寫方式,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草書這種字體,寫出來的字原本就不是常規的格式,容易被誤認。小區名字是給普通人看的,以便于普通人尋找地址。小區不是什么藝術場所,小區名字在制作上可以把字寫得漂亮些,可以請書法家或書法作者題名,但在字體的選擇上,要考慮到普通人的識字習慣,不能過于講求風雅,脫離大眾。
小區名中的“家”字和《懷仁集王圣教序》的“窮”字十分相似(圖片來源:寧波晚報)
以“四方家園”來說,這個小區在取名上做到了通俗易懂,與小區的功能定位是匹配的,這幾個字屬于常用字,貼近群眾,本身并不難認。但寫成草書的樣式,就讓常用字變成了“生僻字”,是“家園”還是“窮園”讓人分不清,這不僅是個笑話,還會給群眾造成不便。
“這個字,如果單獨拿出來,說實話我是不認識的。”有居民表示,只知道小區叫“四方家園”,一直默認這個字就是“家”字了。也有居民說,這個“家”字中間一豎的地方太直了,自己曾有過疑惑,但由于自己對書法也不太懂,總覺著這么大的小區,應該不會寫錯字。可見,這個字無論是否寫錯,都造成了辨認上的困難,這樣的書法即使再優秀,如果不接地氣,讓人看不懂,那就失去了“指名”的作用。
俗話說,字是門樓書是屋,小區名字代表著小區的形象,從取名到書寫都不可草率行事。這個小區的“四方家園”疑似寫成了“四方窮園”,這就草率了,也尷尬了。社區方面表示,將對此事再行調查,畢竟把“窮”字掛在小區大門,也的確不合適。
這個“家”讓人看不懂,無論是否寫錯,在書寫上就已經不合適。地名也好,小區名也好,路牌也好,相關文字是為了標明地點、指示方位,這類面向群眾、服務群眾的文字,在取名與書寫上都要以通俗易懂為宜,能讓人一眼看明白才是最重要的。不能搞得花里胡哨,讓人云里霧里。這個不合適的寫法,還是改了為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