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鄰安康長者守護平臺呼叫中心

老年商城展廳陳列的商品——電動助起床墊。(廈門日報記者 趙張昀 攝)
廈門網訊(文/廈門日報記者 趙張昀 圖/廈門日報記者 林銘鴻 (除署名外))
當增長的年齡逐漸抽走身上的力量,原本熟悉的家突然變得不方便了,該怎么辦?
一個明確的答案是適老化改造。2015年,國務院首次提出“居家適老化改造”概念;2020年,民政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導意見》,將適老化改造納入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就在前不久,我市發布了《2025年廈門市居家適老化改造產品補貼實施細則》,延續補充去年下半年的補貼。
多日來,本報記者接連走訪了相關職能部門、線下商城、商家、改造施工隊和進行了改造的家庭,深入探究“適老化改造”的內容與市場。一個有意思的反差是:盡管官方大力推進,但作為“適老化改造”的真正受益者,老人們甚至還不是這個市場的消費主力——市場還有待深度開發,具體該往哪里努力,記者的走訪或許能給出一些方向。
改造內容有哪些?
防滑防摔是關鍵 衛生間等是重點
根據記者走訪綜合的信息,居家適老化改造,目前都圍繞著一個主題來進行:“防滑防摔”。再細分到各個領域,便是助行、助浴,以及如廁安全、地面防滑等細節——具體到改造過程,更多的是關注衛生間、客廳、起居室等地方的改造。
記者注意到,2024年“新春慈善快車適老化改造”項目的改造方案中,“拐杖+助浴椅+助便椅+臂式電子血壓計+指套式血氧儀 (單機版)+床邊扶手+地面防滑施工”這樣的模塊化組合方案,最受老年人歡迎,是所有方案中選擇度最高的。
適老化產品多元
智能馬桶等受歡迎
由我市民政部門牽頭打造的海峽兩岸老年用品商城(以下簡稱“老年商城”)線上平臺及線下展廳去年“開張”,推出了1500種以上適老化產品。
如果將房屋的模塊化改造看作“整體”,老年商城里的產品可以看作是“單體”,以單個或多個產品組合,即插即用。
商城內“鄰安康”三件套頗受歡迎。根據市民政局發布的內容,“鄰安康”包含呼吸心率、跌倒及人體存在感應雷達監測,能對老人進行無感監護,也就是說,如果發生老人跌倒、煙霧燃氣報警等緊急情況,它能通過多種渠道同時通知家屬、助老員、網格員等,必要時同步呼叫120急救車。
其他銷路較廣的產品,則包括智能馬桶、花灑、扶手、按摩儀器等,還有拐杖、助行器、助便器、助起床墊等部分人群的剛需產品。
改造如何開展?
官方出資 改造特殊老人房
從2023年開始,由市民政局指導、市慈善總會捐資,聯合市養老服務促進會共同開展的“新春慈善快車適老化改造”項目,已連續為全市400戶困難家庭老年人配置適老化設備設施改造——一方面添置了助行助浴設施、血壓和血氧等身體指征監控產品,同步還進行地面防滑、恒溫淋浴等改造。這些改造主要幫扶的人群,是相關政策中確定的孤寡、獨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殘、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7類老年人以及相對困難的老年人家庭。
除此之外,近年來也有其他免費的適老化改造資源,已深入社區居民。以思明蓮豐社區為例,去年為8個家庭加裝養老床位,還在2名老人家中安裝“鄰安康”人體存在監測儀。“社區工作人員和助老員會摸底,掌握有改造需要且符合條件的老人或家庭,積極報送指標,聯絡上門服務。”蓮豐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記者也了解到,免費適老化改造資源日后還有望向低保邊緣戶傾斜。
子女為父母添置
安裝適老化物件
記者來到老年商城展廳了解到,商城的消費主力,來自35歲-45歲的中青年。“目前的單子大多由子女主導,為家中長輩添置適老化物件。”老年商城工作人員說,這些購買者的父母大多還屬于活力老人,身體健康、生活自理,有良好的社會參與度,加裝的東西“能用得上”;另一方面,家庭已有一定的積蓄,舍得花時間、花錢進行改造。像智能馬桶、花灑、扶手、按摩儀器、“鄰安康”系統等,都是子女為父母長輩購置的較為普遍的適老化產品。
調查
老年人為何不買單?
幾年前,一家做適老化硬件改造的門店曾開進文屏山莊小區,但問者不多,詢問的老人更是寥寥,不久后黯然關門退場。這有如現在適老化改造市場的縮影——盡管老人是直接的受益者,但他們卻很少參與其中。
硬件受限情況多
不符合施工條件
“在改造過程中我們注意到,在建設年代較早的民房或老舊小區中,硬件受限的情況比較多,墻面、下水管道、電路等,不符合相關的施工條件。”負責改造施工的建設方說,缺少管道,就無法安裝淋浴器;墻面受損,加裝的馬桶扶手則沒法牢固地釘上墻;如果電路老化,電子化、智能化的設施就難入場;碰上地面條件差的,就需進行多次防滑處理,或者不得不放棄并用其他方式替代。因此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工程隊往往需要創造條件——比如為住戶加裝管道、加固墻面、更換產品方案等。
對這類困難的顧慮,在老年商城也能找到印證——無需鉆墻的馬桶扶手,無需更換床鋪的助起床墊,簡單安裝即可使用的“鄰安康”系統、衛浴產品等,這些只需要“輕改造”就可以使用的,都成了受歡迎的明星產品。
有的老年人不服老
有的認為沒必要花錢
在走訪中記者了解到,對銀發群體來說,不少人雖然衰老但并不服老,認為自己并不需要特殊照顧——“如果說到某項改造或某件產品是專為照顧老年人而設計的,他們反而會在心里產生排斥,認為自己不需要。”老年商城工作人員如是說。
“我們在介紹適老化改造時,一些老年居民會認為:‘沒必要花這個錢,這么多年都習慣了,還不是住得好好的。’”一名社區工作人員說,雖然相關部門大力宣傳,但習慣了省錢、不愿額外花錢的老人,還是占了大多數。
此外還有網友提到,去年,進入商城平臺購買適老化產品,需要經過上傳身份證進行認證等步驟才能享受優惠——這個過程會“勸退”一部分老年人,他們認為“不安全”。
部分產品凸顯“老年感”
不貼近日常生活
在老年商城里,銷路最廣的一系列產品,往往有一個特征:去“老年化”標簽——這些產品全家老小都適用。
反之,外觀設計太過于突出“老年感”的產品,很難走進老年人的內心。工作人員舉例說,功能齊全、外表雪白的護理床,帶有金屬護欄、吊架、推拉轉輪等,容易讓人聯想起醫院病床等“嚴肅冰冷”的場景,所以有需要的人群更愿意選擇電動助起床墊,從外觀上看,和普通家用床墊相差不大,“家味”更濃。
與之類似,如果只是腿腳輕微不便,老年人未必會接受電動輪椅,而是更愿意選擇四輪電動代步車,更貼近日常生活。
鷺江茶桌仔
適老有愛
居家無礙
●趙張昀
適老化改造正快速推進,但通過走訪我們發現,對于“適”字的理解,我們可能還不夠深刻。
站在一個普通年輕人的視角,這個“適”是適應的意思,即讓改造后的空間更適應老年人的行動特點和節奏。但市場的反饋已經告訴我們,“適”不只于此。
一個產品要精準地契合目標客戶群的物理需求,前提是了解客戶群的心理需求——老人們不需要這種硬邦邦的“協助”,而是需要暖融融的生活品質提升。從這角度來看,“適”的內涵應該是“舒適”。
或許,適老化改造和產品要這樣才符合市場的期待:首先,它需要不“顯老”,沒有老人味,讓老人們欣然接受;它還需要“無感”,悄悄地融入到老人的日常生活中,這其實不僅是對產品開發的要求,更是對老年人尊嚴和情感的尊重。
“生存保障”是基礎,但“品質生活”才是老人們的迫切需求——或許在產品設計中更注重這方面的提升,就能俘獲更多老人的心,開拓更大的市場。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