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亞洲開發銀行(ADB)發布最新版《亞洲發展展望》報告。報告預計,受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亞太發展中經濟體2025年經濟增速為4.9%,略低于2024年的5.0%。2026年增速預測為4.7%。
報告稱,人工智能(AI)熱潮推動半導體需求激增,為經濟增長注入動力。然而,美國貿易和經濟政策的快速大幅調整超出預期,為區域前景蒙上陰影。關稅上調、政策不確定性加劇及可能的報復措施或將拖累貿易、投資和增長。
亞行首席經濟學家樸之水(Albert Park)表示:“亞太地區發展中經濟體擁有強勁的基本面,這支撐了它們在全球充滿挑戰的環境中的韌性。關稅上升、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的可能性,都是對前景的重大挑戰。亞洲經濟體應繼續致力于開放貿易和投資,以支撐該地區的增長和韌性。”
貿易不確定性加劇風險
報告稱,新一屆美國政府貿易政策的規模與實施速度充滿高度不確定性。全面實施4月2日美國關稅措施、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加劇及美國貿易政策的進一步轉向將為全球經濟帶來更多風險。激進的關稅政策可能演變為全面貿易戰,嚴重威脅增長前景。
報告發現,2017年至2023年間,大多數亞洲經濟體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增加,高收入技術出口國尤為顯著。相關貿易不確定性可能擾亂企業規劃,抑制投資熱情。貿易緊張局勢與市場碎片化推高全球貿易成本,阻礙經濟前景。
除貿易外,美國更嚴格的移民政策可能導致勞動力短缺,推高工資并加劇通脹壓力。擴張性財政政策亦可能產生類似效應。通脹上升或使美國利率長期高企,收緊全球金融環境,推高新興經濟體借貸成本與風險溢價,進而對貨幣和股市造成壓力。
報告強調,持續的貿易緊張局勢和高企的政策不確定性將導致主要發達經濟體增長動能分化。美國4月2日宣布的新關稅為美國、歐元區和日本三大經濟體前景增添不確定性。若關稅全面實施,經濟增長將顯著承壓。
該報告基準預測未計入4月2日關稅措施的影響,在此情況下,因政策不確定性與貿易摩擦持續抑制私人投資,預計美國2025年增長2.0%,2026年降至1.9%。歐元區2025年增長預計回升至1.2%,這主要得益于實際收入增長、貨幣政策寬松及德國基礎設施與軍事支出的增加,2026年將在德國財政刺激全面生效下進一步提升。受財政刺激與薪資上漲提振消費驅動,日本2025年預計增長1.2%,但2026年因外部需求疲軟導致出口放緩,增速將降至0.8%。
AI持續賦能亞洲出口
根據報告對區域內15個經濟體(占本地區出口總量92%)的研究,2024年電子產品出口增長11.8%。電子產品占亞洲出口約三分之一,貢獻了整體出口增量的半數以上。其中,計算機和半導體芯片需求旺盛,分別貢獻25.8%和24.7%的增長,AI快速發展是主要推動力。亞洲占據全球約75%的半導體生產能力,尤其在10納米以下高端芯片領域優勢突出,這些芯片正成為AI技術的核心支柱。
報告稱,亞洲AI驅動出口前景樂觀。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預測,2025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將增長11%,亞太地區增長10%,達6970億美元新高,邏輯與存儲產品合計將超4000億美元。其他半導體領域亦將穩步擴張。長期預測顯示,受益于企業采用率提升、資本支出增加、制造業自動化及生成式AI應用的爆發,在2030年前或能保持10%以上增長。南亞和東南亞數據中心容量預計未來幾年以10%-25%的年復合增長率擴張,帶來更多投資與融資機遇。
然而,AI驅動出口面臨多重風險。貿易壁壘升級可能推動芯片自產,削弱美國對亞洲先進與傳統半導體的需求。地緣政治緊張或導致全球半導體市場分裂為不統一的AI生態系統。美國對半導體進口加征關稅也將直接波及亞洲出口需求。
此外,AI的經濟影響可能被高估。部分研究預測AI可在10年內將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提升7%,美國生產率年均增長1.5%,但也有研究認為同期全要素生產率年均增幅僅0.06%。技術革命的廣泛效益往往需要時間才能顯現,半導體需求在初期激增后可能趨于穩定。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