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市場因特朗普關稅沖擊而陷入動蕩的大背景下,A 股市場的走向備受矚目。“中國版平準基金” 的問世,更為市場增添了諸多變數與期待。為深入剖析 A 股市場當下局勢及未來趨勢,第一財經《市場零距離》欄目采訪了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楊超。
在談及 “中國版平準基金” 對 A股市場負面影響的抵消程度時,楊超表示,從中長期來看,A股市場抵御外部沖擊仍秉持 “以我為主” 的思路。雖然關稅沖擊帶來了脈沖效應,但中央匯金、人民銀行和監管總局等多部委已明確表態看好 A 股市場的長期向好走勢,對上市公司核心資產也充滿信心。這些部門的協同發力,將在很大程度上對沖關稅問題引發的負面影響。不過,他也提醒,短期風險依然存在,投資者需保持謹慎。同時,國內宏觀基本面的修復狀況,尤其是政策面的預期,將對 A 股市場的未來走勢起到關鍵作用。在政策穩定市場信心且有資金鏈加持的情況下,A 股市場前景值得期待。
對于上市公司回購和“國家隊”增持動作對市場的影響,楊超認為,A 股市場若要實現長期健康穩定的慢牛行情,需滿足兩個重要條件:一是市場具備充足的流動性,當前各類投資者的積極參與以及央行的對沖操作,已使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裕;二是市場擁有一批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公司,為整體業績提供堅實支撐,這方面的潛力巨大。產業資本參與回購等舉措,彰顯了 A 股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力的不斷提升,將有力推動 A 股市場走向慢牛。在投資方向上,目前主要圍繞 A 股上市公司核心資產進行輪動,包括科技創新、自主可控等新動能領域,內需方向政策支持力度大,消費板塊如農林牧漁在關稅政策下表現堅挺,以及安全邊際較高的被低估和高股息紅利板塊。隨著業績披露期的推進,已披露的營收和凈利潤表現良好,后續密集披露將進一步為股價提供支撐。
在探討預期是否會引導更多資金參與相關板塊,以及后續是否會有配套政策出臺形成協同效應時,楊超指出,當前政策 “工具箱” 儲備豐富。中央匯金推出 ETF,人民銀行和監管總局相繼表態,人民銀行對穩定宏觀經濟和市場預期至關重要,監管總局提到的中長期資金管理辦法雖落地舉措暫少,但未來中長期資金對 A 股市場的增持趨勢明顯。像險資、社保基金等長期資金,在新動能加速崛起過程中,對新動能領域的投資偏好愈發顯著,春節后險資已開始提升權益配比,將為 A 股市場帶來大量資金支持。
談及海外市場不確定性對 A 股的沖擊,楊超分析,關稅問題對全球權益市場均造成影響,涉及全球貿易體系和宏觀經濟格局的調整。短期來看,這是一種脈沖式的外圍沖擊,但隨著國內政策的推進,中央匯金加速入場、人民銀行提供有力支撐、監管總局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場,外圍沖擊的影響將逐漸減弱。A 股市場后續走勢主要取決于國內宏觀經濟修復情況、政策落地效果以及流動性支持力度。目前,中央匯金已明確表示加大對 A 股市場的資金支持,人民銀行和監管總局積極呼應,隨著險資、社保基金等提升權益市場投資比例,A 股市場的穩定性將進一步增強。
展望二季度市場節奏,楊超稱,原本預期 A 股市場在四月前呈螺旋震蕩上行態勢,但四月初的關稅沖擊對市場造成了較強擾動。不過,綜合多方面因素,二季度市場仍將處于盤整蓄勢、積蓄向上動能的階段,長期來看震蕩上行的趨勢不變。這主要基于 A 股市場中長期走勢依賴國內宏觀經濟修復,政策面支持力度持續加大以及業績層面的支撐,雖年報和一季報未完全披露,但已披露的業績快報表現良好,預計 2023 年四季度及 2024 年一季度業績可能超預期。盡管市場仍會受到外部因素的擾動,但整體將保持 “以我為主” 的發展態勢。
最后,在市場風格判斷及投資配置方面,楊超表示,今年開年以來,尤其是春節后,大小盤股、價值股與成長股的風格分化明顯,小盤股和成長股表現更為突出,主要由估值拉動。進入二季度,受關稅等不確定性因素和業績預期的影響,業績在投資決策中的作用更加關鍵。年報和季報披露完成后,大型機構會根據業績重新調整投資策略和資產配置方向。鑒于成長股前期表現占優,后續隨著不確定性增加,價值股的配置優勢可能會逐漸顯現。特別是在關稅政策沖擊下,機構可能會增加防御性配置,以安全資產為代表的防御性大盤股可能會受到更多關注。但歸根結底,投資決策還是要基于公司業績支撐的邏輯,二季度前半程市場風格或有一定的切換。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