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車展,隨著汽車智能化加速發展,智能化供應商從幕后被推向臺前。其中,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發布了第七代車規級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方案,套件整體成本較上一代降低70%,與北汽、廣汽、豐田三家車企合作的相關量產車型也首次集體亮相。
進入2025年,在智能輔助駕駛加速上車之際,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也迎來新機遇。2025上海車展上,小馬智行CEO彭軍接受了第一財經的采訪,回應了多個業內關注的問題。
關于自動駕駛公司融資問題,彭軍表示:“前年年中到去年年中可能是行業融資最難的時候,去年年中開始有一定的升溫。隨著廣義的自動駕駛發展,更多的賽道、細分領域隨之發展。在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領域,小馬智行、地平線、文遠知行都已經上市,這些企業現在更多是二級市場的對接問題。在一級市場,低速的重貨、礦山車輛等都有一些融資,確實融資比兩年前是有一定的升溫。但是整個行業的爆發期還沒有到來,后續隨著規模化的到來,投融資是會更熱的。”
關于公司盈利的時間點,彭軍認為這取決于Robotaxi的規模數量,因為每臺車的毛利或利潤,與整體車輛規模相關。他表示:“我們目前預測在2028年左右,車輛規模能使集團實現盈虧持平,這一規模量大概是5萬輛。”
在從研發邁向量產的關鍵階段,能否跑通商業模式顯得尤為重要。辰韜資本執行總經理劉煜冬認為:“之前自動駕駛企業的虧損,大多數是因為研發投入大但未放量,但今年自動駕駛各個細分方向將陸續放量,這會更容易看清楚一家企業的盈利能力。”
劉煜冬表示:“當前,發展得不好的自動駕駛公司在逐漸被出清,前兩年可能是整個自動駕駛行業投資規模的谷底,但今年整個自動駕駛行業的投資情況比去年更好。特定場景的無人駕駛公司,比如涉及礦區、城市配送等業務的公司已有很好的規模增速和盈利預期。”
面向更高的L4級別自動駕駛,彭軍認為,L4級別自動駕駛是一個長線的、且技術點非常多的技術,這一技術的商業化需要產業鏈上的各方共同努力。基于此,小馬智行將開發的很多零部件、產品、工具等開放給合作伙伴。
依據目前的進程,彭軍判斷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進程仍需進一步積累完善。他表示,這是因為技術的發展到落地量產商業化需要過程,包括法律法規的完善、用戶的體驗、成本的下降、整個產業鏈完備等。
另一方面,為了加速更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規模化的到來,小馬智行已與北汽、廣汽、豐田三家公司進行了具體量產車型的合作。在資本層面,上述三家車企均對小馬智行進行了投資。彭軍表示:“這些投資更多是資本綁定、加深公司的聯動性,并不是定向投資,或者說投資只限定用于某一個方面。”
他稱,目前,小馬智行與車企的合作模式,并不是簡單的車輛和供應商的關系,而是共同研發的緊密模式。彭軍表示:“其實我們跟上述三家車企的技術團隊都會一起做各種車輛的適配工作,以保證安全。尤其是在第七代,我們的自動駕駛車輛基本從后裝轉變成大部分前裝,也就是說很多的傳感器、冗余系統的改裝,已經做在汽車產線上,實現成本更低、質量更好、集成度更高。”
關于目前與車企合作的量產車型下線,彭軍表示:“小馬智行與北汽、廣汽、豐田合作的三款車均處于試生產的過程,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可以開始常規化生產。”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