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大象新聞記者 賈利超)冷卻成型后的鋼鐵還有溫度嗎?這個得問于太然。于太然是誰?安陽市飛特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飛特公司在哪里?安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火炬創業園。2024年9月,飛特公司入庫河南省第四批科技型中小企業。2025年4月,公司被認定為河南省創新型中小企業……

飛特成立九年來,每件主軸產品都帶著于太然的體溫——他早已把自己變成了一副動靜壓電主軸,帶著37度的體溫,在千余平方米的車間里,以每分鐘兩萬多轉的速度高速運轉,天天如此。
今年52歲的于太然,屬牛。難道因為他姓于就命中注定離那個“干”字最近?難道因為他屬牛就注定他一生忙碌?不必八卦這些內容,于太然就是車間里的一頭牛——踏實、自勵、眼睛向內、任勞任怨,他像西西弗斯一樣始終在向自己挑戰。難怪當記者問起他最大愛好是什么時,他竟脫口而出:最大的愛好就是生產、產品、車間!
你也許不信,于太然每天上班時間都在十五個小時以上,他的一天就是別人的兩天,公司成立九年他已干了十八年,車間就是他的家,產品就是他的家人。記者采訪時發現他辦公室里堆了一沓木地板,問他怎么回事?原來公司剛啟動時需要資金100萬元,為籌措資金他賣了一套房,還從親戚那兒借了五六十萬元。后來為彌補對家人的愧欠,他又買了套新房,可由于忙,這沓地板已躺了五年……難怪他常說,在公司忙一天,回到家就睡覺,多少年來從不做夢。是啊,他的夢都做到車間里了,已變成了一件件國內領先的主軸產品——精致、耐用、前沿、高質量,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經理本色是工人。于太然稱得上一個優秀的技術工人,卻遠遠不是一個合格的商人。九年來他從沒想過給自己頭上多戴幾頂帽子、增加幾道光環,享受那種被人仰視的感覺,從沒想過巧借別人或社會的力量成就自己,而像手中的產品一樣默默無聞、金光閃閃,靠實力說話。他把一門心思全放在產品和質量上,像打造產品一樣用心打造著企業發展的基石……

1996年,于太然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安置到安陽市一家機床電器廠,他子承父業,開起磨床生產主軸。由于他干活比所有人都踏實,拜師學藝、刻苦鉆研,很快技術水平就超過了同齡人。廠里引進的先進設備如北京磨床、上海磨床、國際一流的瑞士斯圖德機床,只有他能做到人機一體,生產出的產品品質又好效率又高。
18年后,機床電器廠所屬的集團因轉型慢等問題破產,他所在的車間又通過跟上海一家軸承企業合作起死回生,主打產品還是主軸。合作期間于太然多次派到上海學習,又被派往日本學習,從而眼界大開,學到了許多先進的管理知識和世界領先技術。后來,該公司在內部管理、銷售、股份合作等方面先后出了問題,有能力的人開始紛紛逃離。
轉眼到了2015年,兩次夭折的打工經歷引起于太然的深思,他要自己創業,靠自己的技能開創一番新天地。可那時正值機械行業大蕭條,沒有訂單,企業紛紛倒閉。一些朋友也勸他,在這樣的環境下上馬不是找死嗎?可于太然卻在從另一方面考慮,經濟形勢不好時設備便宜,抓不住產品旺銷優勢,就退而求其次,抓設備便宜的優勢。
說干就干,他尋找場地,購置國內精度最高的生產設備,從國外購買全部檢測量具。場地設備都有了,他卻沒急于投產,而是一頭埋進車間,搞起了基礎性工作:他瞄準全國短缺的高端五軸產品開始進行研發攻關,這一埋頭就是兩年。
記者看著公司標牌,問你為什么取名飛特?于太然興奮地說,飛特就是first,英文意思就是質量第一。之前20年來的打拼讓自己深刻認識到,質量是一個企業的生命,要創業必須抓牢質量這個牛鼻子,否則做得再花哨也長不大、走不遠。為給企業取個能體現質量內涵的名字,他翻遍了漢語辭典、英文字典,突然有一天,一個英語短語Quality comes first映入了他的眼簾——真是有緣千里來相會,人和詞一拍即合,他便選取first的譯音注冊了公司。
兩年漫長的研發冷板凳沒有辜負于太然。自樹高標的研發試驗,不可避免的遇上了各種攔路虎,于太然一個難題一個難題地征服,一點一點地提升,終于先后研發出永磁電主軸和動靜壓電主軸,申請了國家專利。主軸是各種車床上的核心部件,當這兩款國內先進產品金光閃閃的擺在他面前時,他知道東風來了,可以啟動設備了……
投產當年就見到了效益。之后每年的銷售產值都在翻番,到2024年,已實現產值1500多萬元,2025年預計達到2000萬元以上。而飛特產品的銷售率一直保持在100%,建廠伊始曾發誓做到的零庫存、零返修目標圓滿實現。
不僅如此,飛特的訂單總是做不完,為此不得不讓出去一部分,有時一年就要讓出去三四百萬元的訂單。然而飛特公司只有15名工人,人均產值相當于同行業的4—6倍。至于行政人員,也就于太然一個,總經理、辦公室、人事、質檢、采購、銷售一肩挑,而他最主要的角色還是工人。
目前,公司生產的十幾款主軸產品主要銷售到江蘇、浙江一帶,客戶有十多家。起初,南方機床生產廠家并不相信國內會有這么先進的主軸產品。可是,好的產品會說話,飛特公司依靠過硬的產品質量,通過眼見為實的觀摩試用,口碑相傳,很快就贏得了下游廠家的認可。無錫有一家生產軍用光學儀器的企業,對產品度膜要求非常苛刻,可是使用了國內好多種主軸,都打磨不出來、達不到要求,感到十分困惑。2019年,他們聽說河南有家企業的主軸不錯,便連忙電話聯系于太然,購買了飛特的動靜壓電主軸進行試用,還邀請于多次去他們企業進行現場指導,很快就生產出了高質量的光學儀器,解決了困擾他們多年的難題。今年春節前,又邀請于太然幫他們進行升級改造。雙方已成為最信賴的合作伙伴。九年來,于太然沒有專門分出精力去維護過客戶,目前全國使用公司產品的十多家企業幾乎與飛特的誕生同步,雙方通過質量保障與相互信任建立了持久的合作關系。有幾家合作伙伴,飛特已給他們供了幾百萬元的貨,人竟然還沒見過一面。
九年來的創業,于太然早已將“質量第一”這四個字刻在了心里。他雙眼始終盯著車間,雙手緊緊攥著產品,心里時刻裝著質量,手機里永遠連結著客戶,他正是當代工匠精神的踐行者。他還把和上海人、和日本人打交道中學到的許多管理經驗、創新理念應用到自己的企業生產管理中,比如現場、現物、現事“三現”管理法,就為他的企業找到了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問題解決方法。
近年來,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飛特已把產品利潤的80%讓了出去,盡管如此,公司在工序、用料上一點不減。電主軸生產不僅僅靠先進機器,更多的環節靠的是眼力、是多年如一日的經驗、習慣和手法。九年來,于太然始終不搞計件工資制,十幾名工人一直是常白班。一件主軸產品生產周期是40天,他不搞計件的目的就是讓工人們一件一件地干,能干好8個,決不要求大家去趕10個,他決不會讓質量給數量讓位。確保了從飛特出去的每件產品都是精品。
多年來,一些下游企業不僅使用飛特生產的主軸產品,還常常把他們從國外購買的主軸發過來,讓飛特進行定期維修養護。于太然可是個有心人,他和他的工人牢牢抓住這個機會,邊養護邊學習。主軸維修好了,這些國外先進主軸的結構和原理也摸透了。對于一些特別細節性的東西、特別巧妙的設計,他們還反復實踐,直到自己研究透為止。他通過不斷的學習借鑒,也不斷地促進自己的產品升級換代。
回首飛特公司九年來的發展進步,還得益于它擁有一個優良的經營環境:公司地處安陽市唯一一個國家級開發區——安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環境好、配套齊、服務優、管理正規,還有黨工委、管委會始終如一的大力支持。創業中心幫助企業成功申報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后,目前,正在幫助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
飛特還是個小微企業,但記者已看到了它的與眾不同、它的溫度、它閃光的靈魂。4月底,剛從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觀展回來的于太然,深感自己的產品與國際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下一步還要大力引進更先進的管理模式、經營理念與生產設備,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再大干一場,力爭早日與國際接軌。
我們相信,飛特一定會迎來一個燦爛的明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