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5月1日消息,歐洲審計院(ECA)在其發布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已成為歐盟成熟芯片進口的最大來源,歐盟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已達到“高風險”水平。
這一現象的背后,是美國近年來對中國的半導體技術出口管制,促使中國將重心轉向成熟芯片市場。
ECA在其網站上發布了一份題為“微芯片:歐盟在全球競賽中落后”的報告,報告稱,歐盟設定了到2030年占據全球芯片市場20%份額的目標,但目前距離這一目標仍相差甚遠。
盡管歐洲在成熟芯片領域擁有諸如德國的英飛凌、荷蘭的恩智浦和意法半導體等具有競爭力的企業。
但這些企業主要服務于汽車行業,而且它們仍無法滿足歐盟日益增長的需求,因此歐盟約三分之一的成熟芯片進口來自中國。
報告還指出,根據歐盟委員會2024年7月發布的預測,即使大幅增加制造能力,到2030年,歐盟在全球芯片市場的份額也僅能從2022年的9.8%略微上升至11.7%。
此外,ECA 2024年的調查發現,歐盟與中國的半導體貿易逆差高達98億歐元,隨著對綠色和節能技術至關重要的成熟芯片需求的持續增長,這一差距可能會進一步擴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