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3月,世貿組織(WTO)將在喀麥隆雅溫得舉行第十四屆部長級會議(MC14),各方希望能在該會議上能切實推進農業談判。
第一財經從權威信源處獲悉,當地時間30日,WTO成員在相關會議上重申,農業仍是重中之重。同時,鑒于全球糧食安全狀況“脆弱得令人震驚”,并考慮到當前動蕩的國際和貿易環境,各成員方強調需要在第MC14上取得切實進展和務實成果。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布的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顯示,2025年3月,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平均為127.1點,比去年同期高出6.9%。其中主要上漲因素來源于肉類及植物油價格。譬如,3月糧農組織植物油價格指數3月環比上漲3.7%,同比漲幅達到23.9%。棕櫚油、大豆油、菜籽油和葵花籽油價格均上漲,主要原因是全球總體進口需求強勁。
WTO農業談判主席、巴基斯坦大使侯賽因(Ali Sarfraz Hussain)表示,WTO的信譽取決于其應對現實挑戰的能力,特別是在當前動蕩的國際環境下。
在會議上,中方強調,有必要在MC14上達成平衡的農業成果,以維護多邊貿易體系的公信力,并滿足弱勢成員,特別是非洲國家的需求。
所謂“對等關稅”破壞WTO基礎
此次,中方表示,對當前一個成員通過征收所謂的“對等關稅”破壞WTO基礎、違反WTO規則和擾亂全球經濟秩序的情況表示關切。
中方表示,這些措施將對發展中國家造成巨大傷害,也將給MC14成功蒙上陰影。中方指出,在此背景下,各成員應攜手應對挑戰。
這是2天內中方第二次在WTO作出這一表述。
29日,在WTO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委員會會議上,中方也譴責了美國所謂“對等關稅”和歧視性補貼政策嚴重破壞WTO規則,呼吁成員團結合作,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捍衛以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
據央視新聞報道,中方指出,美國所謂“對等關稅”擾亂全球貿易,損害發展中成員利益,中國則是全球貿易增長“穩定器”,始終堅定站在發展中成員一邊。美國之所以在產能問題上反復指責抹黑中國,將中國描述成“威脅”,根本原因是美國始終堅持“零和博弈”和“美國優先”,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不相信可以通過經貿合作獲得共贏。
29日,中國代表還全面駁斥美國等個別成員就“產能過剩”對中國提出的不實指責。
據央視新聞報道,中方表示,“產能過剩”不存在統一公認的判斷標準或測算方法,供需不平衡是常態、絕對的。美國等成員炒作“產能過剩”違反市場經濟規律和全球化邏輯,本質是擔心自己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以“產能過剩”為借口制造焦慮,抹黑打壓中國,為自身采取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措施尋找拙劣的借口。
“最近的關稅行動對全球貿易體系構成威脅”
加拿大在會議上表示,最近的關稅行動對全球貿易體系構成了威脅,并反對進一步削弱現行規則,特別是那些允許無限制扭曲貿易的國內支持的規則,因為這將增加不確定性。
加拿大說,它并不期望在MC14會議上提出一個雄心勃勃的農業改革方案,但強調必須重申對WTO和《農業協定》的承諾,以防止回到上個世70年代和80年代動蕩的市場。加拿大支持在MC14上實現適度、貿易自由化的糧食安全目標。
澳大利亞則強調了農業在WTO改革中的極端重要性,強調了農業在發展、 糧食安全和經濟平等中的作用。
澳大利亞也強調,各方需要一個基于規則的貿易體系,并警告不要采取可能損害農業貿易和糧食安全的措施。澳大利亞還敦促提出建議的成員在未來幾個月積極合作,在會議之前評估其目標的可行性。
俄羅斯表示,WTO成員需要更新農業規則,以提高糧食的可獲得性和可負擔性,敦促制定一個概念框架和替代議程,重點關注貿易便利化、糧食安全、可持續農業、技術轉讓和基礎設施。俄羅斯強調,必須考慮所有市場參與者的利益,特別是凈進口方的利益。
歐盟也強調了WTO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維護全球貿易穩定的關鍵作用。歐盟表示,全球糧食安全形勢嚴峻,特別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該地區的人口占世界糧食不安全人口的55%以上,歐盟呼吁在即將舉行的MC14上提出務實的解決方案。
印度則表示,在MC14到來之前,首要關切應是確保糧食安全和保護生計。
印度提出,當前協議的規則有利于補貼制度過時的發達國家,存在缺陷,沒有考慮通貨膨脹因素:發達國家可以無限制地提供大量支持,而發展中國家,包括最不發達國家,由于限制性政策,甚至連最低限度的支持都難以提供。印度并呼吁采取現實的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強調農業支持需要靈活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