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5月3日消息,從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進口到美國的小額包裹,免稅待遇被正式取消,取而代之的是120%的高額關稅。
當地時間5月2日,美國正式終止了對中國小額包裹免稅政策。
今年2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在簽署行政令,自2月4日起取消美國對價值“低于800美元”的小額包裹的“最低限度”關稅豁免。
不過,特朗普政府在幾天后又撤回這一政策,宣布恢復對中國小額包裹的豁免,直到“建立足夠的系統來全面、迅速地處理和收取關稅收入”。
但到4月2日,特朗普再次簽署行政令,宣布從美國東部時間5月2日開始,終止對中國小額包裹的“最低限度”關稅豁免。
也就是說,經過兩輪反復,關稅由起初征收30%或每件25美元,漲到120%或每件100美元,并將從6月1日起再上調至200美元。
對美國政府而言,關稅只是一個數字,但關稅導致的漲價風暴直接讓美國民眾破防了。
有美國網友調侃:“我不得不親自去中國取我的SHEIN包裹了”;還有美國小企業主說:“美國政府的這一舉措將會摧毀我們”。
根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研究,取消小額免稅將導致美國消費者多支出約110億至130億美元,即人均額外增加34美元至41美元的支出。
作為對比,美國對華301關稅在2019年給國內消費者帶來的額外成本約為482億美元,相當于人均147美元。
目前,包括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數十位經濟學家,共1700多人聯名簽署了“反關稅宣言”。
據媒體報道,一些電商平臺不得不因此重組物流體系,部分產品價格上漲幅度超一倍,用戶普遍抱怨發貨延遲。
還有外國品牌已停止向美國發貨,一些中小企業甚至選擇退出美國市場。
從5月2日開始,美國消費者點擊“下單”后,等待的不再只是快遞,而是一個價格全面重估的新現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