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遇到過買香蕉的時候明明新鮮水靈,到家不久就變黑的情況,難道倍水果店老板給坑了?
其實,香蕉會快速變黑,都源于香蕉自帶黑化“基因”——乙烯。
香蕉內部的甲硫氨酸在一系列激活、催化的作用下,就會生成乙烯。
香蕉是一種呼吸躍變型水果,成熟時呼吸速率和乙烯含量會大幅升高,同時伴隨乙烯的急劇生成,呼吸速率也會加快。
正是乙烯的急劇生成,會導致香蕉果皮中的葉綠素開始降解,而黃色素的含量不變或略有增加,讓香蕉皮開始從綠變化黃。
同時,乙烯會促進細胞壁降解酶的產生,加速香蕉衰老變軟,產生色素沉淀,最終使得香蕉皮踏上了由綠轉黃再轉褐的“黑化之路”。
有趣的是,外部環境的差異會改變乙烯釋放的濃度,尤其是440-550nm藍光、400-440nm紫光照射,可以抑制香蕉呼吸和乙烯釋放,延長香蕉的保存時間。
所以,如果你看到水果店的香蕉上方照著藍藍紫紫的燈光,這正是為了保持香蕉保鮮。
此外,物理碰撞對香蕉的傷害非常大,很容易破壞香蕉皮的細胞膜,使其很容易受到病菌、微生物污染,進而導致傷口處出現褐變。
溫度同樣會影響香蕉的保鮮,10℃以下的環境里色差下降速度最慢,最大程度延緩“黑化”。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