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5月5日訊(福建日報報業集團記者 林鑫靈 游筑波 通訊員 張瑋玲)
4月28日上午,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廈門航空客艙經理劉雪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從普通乘務員到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再到榮膺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劉雪于廈航客艙的小小天地,用21年的堅守書寫了不凡篇章。
初見劉雪,只見她制服筆挺,發髻一絲不茍,舉止利落干練。從兩岸首航到抗震救災救援,從洲際撤僑到國內醫療團隊運輸……在她的飛行生涯中,經歷過太多特殊的航班。
2008年5月14日,汶川地震后的第二天凌晨,劉雪接到通知,需要緊急執行保障搶險救災人員飛赴災區的航班任務。在航班準備的間隙,她帶著組員將親手折好的千紙鶴一一放入餐盒里。這份小心意讓戰士們動容,不少人更是將其小心翼翼地放進了自己的上衣口袋里。這個畫面至今仍清晰地刻在劉雪的腦海中,令她十分感慨:“我們的工作或許平凡,但只要用心經營,也能成為連接心靈的精神紐帶、傳遞溫暖的空中橋梁。”
“服務無小事,唯有以心換心,方能成就匠心。”這是劉雪常掛在嘴邊的話。一次飛往杭州的航班上,一位老人因腿腳不便不敢喝水,生怕頻繁如廁麻煩他人。劉雪察覺后,主動將老人位置調換至前排,飛行中,她多次攙扶老人往返衛生間,蹲下身為其整理衣服,讓老人和家屬不勝感激。
“我們在客艙中以真情服務旅客,旅客也給我很多的感動。”劉雪回憶,一次航班下降過程中,一位老奶奶堅持要打開行李架拿行李,她趕忙上前制止,沒想到老奶奶說,“我聽到你的聲音啞了,包里有藥拿給你潤潤嗓子”。還有一次,一位盲人旅客在抵達目的地時,特意向劉雪乘務組致謝,“你們的聲音,讓我看到了天空的顏色”。細數航班保障的過往,劉雪深受觸動:“我想,勞動的意義就在于讓他人的生活多一份美好,這也是我們作為客艙乘務員最珍惜的瞬間。”
鮮為人知的是,劉雪曾因嚴重暈機險些告別藍天。初入行時,飛機一騰空她便眩暈嘔吐。為了實現飛行夢想,劉雪特意請教飛行員防暈機的方法,自己在宿舍低頭原地轉圈訓練平衡感。練了吐,吐了再練,就這么過了三個月,她硬是戰勝了生理極限。
一個人可以飛得很好,一群人才能飛得更遠。劉雪深知,勞模不僅是個人榮譽,更要將勞模精神的火種一代代傳承下去,形成集體的力量。2014年,“劉雪勞模工作室”在廈航福州分公司揭牌并投入使用,成為廈航踐行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陣地。
依托這個平臺,劉雪帶領一批又一批乘務員鉆研客艙服務,持續推動品質提升。截至今年4月,工作室已累計培養客艙經理25人、乘務教員140人、乘務長175人,孵化廈航天際服人才231人。除此之外,劉雪還帶領業務組編寫超過100萬字的廈航客艙規范化手冊,牽頭制定全新的商務艙服務標準和程序,為廈航客艙服務的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和制度基礎,助力廈航連續三年獲評APEX“世界級航空公司”,并斬獲“全球最佳客艙服務”重磅獎項。
21年零投訴,在于劉雪始終堅持初心。當飛機騰空飛向天際,她望向舷窗外,仿佛又見到珍藏千紙鶴的年輕戰士,見到那位道謝的盲人,見到無數陌生卻溫暖的笑臉。這片藍天下,真情服務的故事永不完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