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被“搬運”上熱搜閱讀過億
“潑天的流量”并未讓創作者開心,舉報“網絡搬運工”遭遇維權難
網絡時代信息傳播瞬息千里,但視頻“搬運”現象往往讓很多原創作者權益受到侵害,而維權則十分艱難。近日,短視頻創作者“大福在成長”發布自己失業后生活的視頻被搬運至其他平臺,不僅上了熱搜,話題量還破億。“潑天的流量”卻并未讓她開心,因為自己本人并未授權,同時個人隱私還被“廣而告之”,她私信要求對方刪除卻未被理睬。無奈的她聘請律師準備提起訴訟,訴求就是讓對方刪帖,這一視頻終于被刪除。近日,創作者向紫牛新聞記者講述了自己艱難的維權過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悅
未經授權的視頻獲得“潑天流量”,創作者維權難
2024年11月份,博主“大福在成長”發布了一則“失業后發現出門旅行并不快樂”的視頻,講述了自己被裁員后出門旅行,實際上自己并沒有那么快樂,更多的感受是無聊。此視頻引發了諸多網友的共鳴,也有不少網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今年4月26日晚上9點,一個賬號未經授權,將“大福在成長”的這條視頻跨平臺搬運,熱度迅速攀升,話題閱讀量也急速攀升,討論量也水漲船高。
“這件事還是我身邊的親朋好友告訴我的,那天我在微信里收到了很多消息。”4月27日上午,“大福在成長”在周圍朋友的提醒下得知此事,并在第一時間向“搬運”的賬號發私信,要求其刪除視頻,并警告將報警處理。“大福在成長”告訴紫牛新聞記者,“我自己創建賬號這件事情,身邊的親朋好友都不知道。我失業之后做自媒體,也是悄悄做的,實際上不想被熟人看到,因為覺得特別不好意思。”
在發現視頻被搬運后,“大福在成長”也積極與平臺溝通。“我首先是去舉報抄襲,但是站外的搬運不會認定為抄襲,后面就只能舉報侵權、侵犯肖像權,這個是通過了。”然而舉報過后,視頻依舊未被刪除,“大福在成長”果斷選擇報警:“因為那天我看到詞條已經有5000萬多的閱讀量,因為熱度一直在上漲。我看著詞條從5000萬、6000萬漲到7000萬,害怕越來越多身邊的人看到,所以我就報警了。”她向警方求助,希望獲取搬運者的實名信息或聯系方式,以便直接溝通刪帖。“但是我被告知這是個人隱私,如果需要的話得去起訴,法院在訴訟過程中會出具調查函,警察才有權把對方信息給到我。”大福說道。
4月27日下午,“大福在成長”前往法院,但因為準備不足沒能起訴。當天下午,她再次發布短視頻講述自己的遭遇,“27日下午我在視頻中講述了原委。”但事情依舊沒有轉機。4月28日,“大福在成長”咨詢了律師準備起訴,這時才發現該視頻已經被下架。她告訴記者“可能是因為平臺的處理生效了,發布視頻后,熱心粉絲和網友也幫我反復向平臺舉報,帖子最終下掉了。”截至視頻被下架之前,視頻話題瀏覽量已經達到1.4億,討論量1.6萬,一場流量風波暫時告一段落。
搬運短視頻侵權糾紛屢見不鮮
記者搜索發現,在短視頻行業繁榮發展的背景下,視頻搬運侵權問題突出,損害原創作者權益。在另一起訴訟中,陳先生是百萬粉絲短視頻博主,專發創意商品推薦視頻,他發現梁先生在其他平臺搬運其作品、去除水印。陳先生認為梁先生侵害其信息網絡傳播權,平臺也監管不力,遂將二者告上法庭,索賠103萬元。
該案件中,雙方對梁先生侵權無異議,但在賠償數額和視頻性質認定上存在分歧。陳先生稱梁先生惡意侵權,且自己視頻獨創性高、價值大;梁先生不認可百萬賠償,平臺方則認為陳先生部分視頻獨創性不足,應屬錄像制品。
短視頻到底屬于視聽作品還是錄像制品?法官解釋,在這一類侵權糾紛案件里,對視頻的定性不同,直接影響賠償數額的判定,視聽作品的賠償金額通常高于錄像制品。北京互聯網法院經審理,根據視頻拍攝手法、編排等情況,認定部分視頻為視聽作品,部分為錄像制品,推定陳先生為制作者。梁先生未經許可發布視頻,侵害陳先生信息網絡傳播權,應擔責;平臺無觸發審核管理義務,不擔責。最終,法院判梁先生賠償陳先生經濟損失50000元及合理開支22500元。平臺還對其做了封禁處理。
律師解讀:他人未經授權擅自搬運視頻侵權
知名律師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認為“大福在成長”對其所發布視頻享有著作權,他人未經授權擅自搬運視頻屬于侵權行為,侵犯了復制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著作權利。
“大福在成長”有權向平臺反映侵權行為,要求刪除侵權視頻。平臺作為信息存儲空間的提供方,一般適用通知刪除規則。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條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權利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通知應當包括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據及權利人的真實身份信息。
“大福在成長”舉報侵權后,平臺未及時采取刪除等措施,對于損害擴大部分需承擔連帶責任。如果平臺對侵權行為明知或應知,對侵權視頻進行推薦則構成幫助侵權。未經“大福在成長”授權,發布賬號將其視頻搬運至其他平臺,侵犯了其著作權中的信息網絡傳播權等權利。如果視頻中包含“大福在成長”的肖像,且搬運者未經同意使用,還侵犯了其肖像權。
面對侵權,原創作者在發布時有方法明確歸屬
針對此次侵權風波,“大福在成長”也向記者分享了她的維護自身權益的經驗,“在創作的時候,首先就要寫清楚我們是不允許被搬運。因為每個人避免不了會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一些東西,在分享圖片的時候記得打水印,視頻的話也是可以把水印加在中間的。第二步可以在作品、主頁上面寫清楚,禁止搬運、侵權必究,類似話術。”
記者提醒,在日常創作中,創作者首先應保留好創作過程中的原始素材、創作思路記錄等,明確作品創作完成時間,這有助于證明作品著作權歸屬。其次,發現侵權行為后,要及時固定證據。再者,與侵權人溝通時,務必保留好溝通記錄,若溝通無果,果斷尋求法律途徑,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侵權者承擔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與此同時,平臺也需承擔一定的監管責任。一方面,要完善內容審核機制,通過技術手段和人工審核相結合,及時發現和處理侵權視頻;另一方面,當接到原創作者的侵權投訴時,應迅速采取措施,如封禁侵權賬號等,并積極協助作者維權。
搬運視頻侵權行為不僅損害了原創作者的利益,也擾亂了短視頻行業的健康發展秩序。無論是創作者、平臺還是普通用戶,都應尊重知識產權,遵守“先授權后使用”原則,共同營造一個鼓勵原創、保護版權的良好網絡環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