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6日是第27個“世界防治哮喘日”,主題為“讓吸入治療惠及所有患者”,強調規范吸入治療對哮喘控制的關鍵作用。目前,全球仍有大量患者因藥物可及性、認知不足或錯誤用藥等原因導致病情反復。
哮喘,是最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之一,也是兒童時期常見的慢性疾病,若不能積極治療,部分兒童哮喘可遷延至成人。

正在用藥的哮喘患者。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有效預防哮喘的發生?哮喘的誘發因素有哪些?得了哮喘是否能治愈?哮喘沒有癥狀可以停藥嗎?記者近日采訪了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田璐,她從多角度解答相關疑問。
對于是否能治愈這個問題,田璐介紹道,“其實哮喘它的本質是一個氣道的慢性炎癥,這種慢性炎癥容易反反復復,因此它的本質就決定了哮喘是沒有辦法完全根治的。”雖然哮喘無法根治,但田璐表示通過一些科學的治療手段是可以有效控制其發病頻率,“我們可以通過個體化的治療,包括對環境的控制還有患者和醫生的共同努力,80%以上的患者其實是可以實現零急性發作。”
據田璐介紹,要達到有效控制哮喘的發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避免接觸過敏原,另外一點就是要規律地按照醫生處方吸入治療哮喘的糖皮質激素以及長效的支氣管舒張劑。

出門佩戴口罩。
除了防控和治療外,田璐表示,對于哮喘患者來說,進行哮喘發作情況監測也十分重要。她建議哮喘的患者需要做好哮喘日記,定時監測哮喘的發作情況,“哮喘日記所記錄的發作情況可以為醫生提供治療依據。”
此外她還建議哮喘的患者應該要準備一個簡易的肺功能監測儀,“每天早中晚像測血壓一樣地監測自己的肺活量以及每天的變異率,如果早晚變異率沒有超過12%,說明我們的哮喘控制得很好。但如果超過了12%甚至20%以上,可能說明我們這一段時間的哮喘沒有得到很好地控制,甚至可能有加重的風險。”

肺功能監測。
雖然哮喘很難根治,但通過醫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是可以有效控制哮喘的發作。據田璐介紹,當患者病情得到有效地控制后是可以減量或者停藥的。但需嚴格滿足以下條件:一是癥狀能完全控制超過3個月;二是肺功能穩定(FEV?或PEF≥個人最佳值的80%,變異率<15%);三是需滿足過去1年內未因哮喘住院或急診;同時,誘因控制良好,做到過敏原回避,無吸煙暴露以及共病(如鼻炎)已治療。
田璐表示,減量和停藥需要循序漸進綜合研判。減量流程應該是每3個月減少ICS劑量25%-50%(例如:從高劑量→中劑量→低劑量),減量期間還需要密切監測身體的相關指標變化,減量后需每月復查ACT評分、峰流速值,必要時檢測FeNO。

哮喘藥。
對于停藥,田璐談道,“部分輕度哮喘患兒在青春期可能實現停藥,但需滿足肺功能正常且無過敏體質;此外極少數輕癥哮喘患者可嘗試停藥,但需終身警惕復發,如妊娠、更年期可能誘發。”
田璐提醒,哮喘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監測、醫患共同管理的過程,患者切記不能擅自停用藥。因為擅自停藥可能存在一些潛在風險,“由于哮喘的特殊性,如果擅自停用遇到急性發作時可能會導致治療不及時,另外,反復的炎癥會導致氣道壁增厚,造成肺功能不可逆損傷。”另外田璐表示,若擅自停藥導致哮喘急性發作,會增加患者的治療成本,“因為急性發作的醫療費用遠超長期維持用藥的費用。”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龍飄 安慧 董婧珣
編輯 郭睆秋
二審 劉娟
三審 劉丹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