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工地上干活的農民工找個休息的地,這事挺靠譜!24小時熱水、自助超市、智能培訓中心……最近,貴陽小灣河城中村改造工地,兩個勞動者服務站剛剛投用,近300名農民工有了“第二個家”。這人不禁聯系起,此前網上關于“請給保潔員一個休息空間”的呼聲。
過去,農民工、環衛工只能在路邊、樹蔭下湊合歇腳。現在,“的士之家”“愛心接力站”越來越多,政府企業聯手,把生活保障和技能培訓、法律咨詢結合起來,既解決了一線工作人員休息的難題,又給大家的職業發展搭了把手。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服務站的管理模式也在創新。像貴陽的“工友自治”,深圳的“騎手議事會”,廣州的“心愿墻”,讓勞動者也有發言權。一句建議、一次改進,拆掉了城市治理的“隱形圍墻”。
城市的溫度往往體現在細微處。小小的空間,正編織成一張社會關懷的網,托舉起勞動者的尊嚴。
統籌/蔣葉俊 陳海東
出鏡/楊凱茗 文字/金妮
視頻/張紹東 潘先萬 周麟宇
編輯 陳久菊
二審 伍少安
三審 蔣葉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