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導管室的無影燈下,十三載光陰如冠脈造影的顯影劑般在記憶里流淌。初執導管時的忐忑早已沉淀為掌心的溫度,縣級醫院特有的“24小時待命”模式,讓我在深夜急診PCI中托起無數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線。從區域內醫療機構各自為戰,到建成覆蓋武陵山區的胸痛急救網,我們讓縣級導管室成了真正的生命驛站。

鉛衣下的汗水浸透不僅是醫者的擔當,更是對生命最本真的敬畏。面對縣域群眾“大病不出縣”的期待,我們不斷突破技術壁壘,在心臟射頻消融的電場里尋找精準,在起搏器植入的導線中編織希望。那些顫抖著遞來皺巴巴感謝信的粗糙手掌,總讓我想起第一次觸摸心臟搏動時的震顫——那是生命最原始的律動。

從醫之路是永不竣工的橋梁工程,每個成功開通的血管、每顆恢復正常節律的心臟都在提醒:我們托舉的不只是器官,更是萬家燈火的溫度。當監護儀的心電波形化作生命的五線譜,我仍愿做那個在縣級醫療土地上默默耕耘的守“心”人。

來源:思南縣人民醫院
一審:陳琴
二審:林秀姜
三審:文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