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護士,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職業。他們身著潔白的護士服,穿梭在病房的每一個角落,用耐心與細心,給予患者貼心的關懷與照顧。從晨曦微露到夜深人靜,從急診室的驚心動魄到病房里的輕聲細語,他們始終堅守崗位,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南丁格爾精神”。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今年我國護士節的主題是“關愛護士隊伍,守護人民健康”。在2025年護士節來臨之際,大眾網煙臺聯合煙臺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開設“提燈守望·照亮生命”專題報道,帶大家走進護士們的世界,傾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宋萍萍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宋萍萍(右二)演示心肺復蘇

宋萍萍(右)在工作
大眾網記者 劉慧慧 通訊員 叢冰 煙臺報道
如果有時光機,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醫療二科主管護師宋萍萍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到那個做出職業抉擇的時刻,告訴那個年輕的自己:堅定地選擇護理吧,這條路雖然艱辛,但每一個腳印都值得驕傲。
作為一名80后,也是科里年齡最大的護士,從業20年來,宋萍萍始終懷揣著對護理事業的熱忱,默默耕耘,努力踐行著南丁格爾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故事。
從“害怕”到“幸福”:用真心叩開患者心門
2017年,已經在基層衛生院工作了12年的宋萍萍考入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從此開啟了一段截然不同的護理生涯。“剛到病房的時候心里挺緊張害怕的,覺得那些患者的眼神有點恐怖,但接觸久了會發現,其實他們也蠻可愛的。”宋萍萍說,精神科患者只是被疾病困住的普通人,作為護士給他們多一點關愛,也會收獲到回應。
“我們科有一個‘老大難’的患者,有幻覺妄想,常會出現傷人的傾向,是我們科里的‘重點保護對象’,很多護士尤其是新護士都很打怵他。”宋萍萍告訴記者,但她沒有退縮,堅持每天主動與患者交流,吃飯時會問一句“飯菜合不合口味”,巡視病房時也會多停留幾分鐘跟他聊聊家常。漸漸地,患者不僅不抵觸她,反而還會主動關心她。“前幾天我有點感冒,他主動過來問我‘宋護士,你感冒還沒好嗎,要多休息啊’。這讓我覺得他們不是不懂愛,只是需要更多的耐心去喚醒愛。”宋萍萍說。
在宋萍萍看來,精神科護理的核心是“共情”,不能把患者當成心理不健全的人,而是要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剛入院的患者可能會暴躁、抗拒甚至辱罵我們,但那都是疾病在作祟,他們內心深處或許正被恐懼、迷茫和痛苦所填滿,無法控制自己的言行。我們護士要做的就是透過這些表象,去觸碰他們那顆渴望理解與關懷的心。”宋萍萍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她用專業、愛心和耐心,為患者驅散內心的陰霾,在這份充滿挑戰的工作中,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多次獲得“患者心中最滿意護士”的稱號。
從“基礎”到“精進”:在專業領域破繭成蝶
“雖然我到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才8年的時間,但這8年是我不斷進步的8年。”宋萍萍告訴記者,從基層衛生院到專科三級甲等醫院,她的各項技能都有了質的飛躍。“以前在衛生院,主要工作就是輸液,對于除顫儀、心電監護儀等急救設備的使用可以說是零接觸,但是來了以后護理部經常組織我們培訓、學習,讓人人都能用、人人都會用。”宋萍萍說,她也抓住每一次的學習機會,憑借在護理技術操作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專業技能,成長為醫院第一批技能操作員。
精神科護理面對的是情況特殊的患者群體,各類技術操作不僅要求精準規范,更要充分考慮患者的獨特狀況,每一個操作細節都關乎患者的安全與康復。“成為操作員讓我覺得很自豪,雖然工作之余要錄制視頻、要付出更多努力,但這項工作對我來說更多的是認可,也讓我對自己的護理技能更自信了。”宋萍萍說,在教學視頻錄制過程中,她全身心投入到每一個操作環節的演示與講解,以期為其他護理人員提供更直觀的操作示范,助力提升整體護理技術水平。
“我女兒有時候會問我,媽媽你為什么每天都在學習。我會告訴她,因為媽媽要成為更‘厲害’的護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掌握最新技術,才能更好地照顧患者。”宋萍萍笑著說,醫院護理部今年推出了“敘事護理”,強調傾聽并利用患者的個人故事和敘事以提升護理質量。“雖然我們以前也會與患者進行溝通,但這種了解都浮在表面上,通過系統學習后,我們能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精準地把握他們的需求,為他們提供更加個性化的護理服務。”宋萍萍說。
從“傳承”到“守護”:做新護士的“引路人”
作為一名“過來人”,宋萍萍深知精神科護理的特殊性,對于新入職的護士,她也會傾盡全力給予指導和幫助。“我至今記得我剛到病房時的心情,忐忑又緊張,生怕出一點差錯。當時我的帶教老師耐心地教我如何與患者溝通,如何觀察他們的細微變化。所以現在當我成為帶教老師后,我非常能體會新護士剛參加工作時的感受,我也會像當年我的帶教老師那樣,毫不保留地把經驗傳授給她們。”宋萍萍笑著說。
“我去年帶教的護士小李跟我有幾乎相同的工作經歷,都在基層工作了幾年又考入了我們醫院,所以我懂她的無措,也懂她的心境,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宋萍萍告訴記者,她從基礎的崗位知識開始教起,帶小李熟悉科室環境和工作流程,手把手地教她如何進行心肺復蘇、噎食急救、保護性約束等操作,糾正她的每一個不規范動作。
“剛開始的時候,她也很懼怕與患者溝通,我能理解她的害怕,畢竟精神科患者比較特殊,于是我分享了自己多年來總結的溝通技巧,還帶她一起與患者交流,讓她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溝通能力,也讓她理解了精神科護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宋萍萍驕傲地告訴記者,現在小李已經能獨當一面,成為了科室的業務骨干。看到她的成長和進步,宋萍萍也由衷地感到高興和欣慰。“我知道,我的努力沒有白費,我也希望她能像我一樣,把這份愛和責任傳遞下去,去幫助更多的新護士。”宋萍萍說,帶教結束不是終點,而是新的開始,這種“傳承”不僅是技能的傳遞,更是愛與責任的延續。
“精神科護理這份工作,讓我成為了更好的自己,它教會了我要包容、要有耐心、要無私奉獻。”宋萍萍說,在這條充滿挑戰與溫暖的護理之路上,她會繼續堅守,用愛與責任叩開患者心門,點亮他們的生命之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