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五一”假期結束上班的第一天,射陽縣助殘志愿者聯合會就收到一封來自哈爾濱理工大學的感謝信,信中表達了對射陽縣助殘志愿者聯合會的志愿者叔叔、阿姨們無私資助、幫助其家庭的感謝。

來信的這位小伙子叫張昊(化名),是哈爾濱理工大學在讀研二的大學生,他在得知射陽縣助殘志愿者聯合會又出資幫助其父母改善居住環境的消息后,專門寫了這封信來表達謝意的。
十幾年前,那時候小張昊才上小學,母親在一家企業上班,父親因下崗靠踏三輪車拉貨為生,雖說家中并不富裕,但一家三口的日子還是過得其樂融融的。然而,好景不長,其父親在幫助人家運送貨物時,不慎發生交通事故,腿部受傷嚴重,因家庭無法承擔高額的治療費用,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導致雙側股骨頭壞死,無法正常行走,只能依靠拐杖的支撐艱難行走,徹底失去了掙錢養家的能力。
去年,張昊的母親感覺胸口不舒服,到醫院檢查被確診為乳腺惡性腫瘤,經手術治療和化療后,目前在家休養。遭遇這一突然的變故,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背上了沉重的外債負擔。
張昊的父親在沒有出交通事故前,一直就在黃海路那里幫助建材門市搬運貨物,失去了勞動能力后,知道他家的日子過得比較艱辛,這些有愛心的建材商戶也沒忘記他,隔三差五的去看看他,給張昊送去學習用品和書學費,幫助他家度過難關。

鹽城阜寧“6.23”風暴災后,一直參與救援的愛心人士董標、翟學元等人發起并成立了射陽縣助殘志愿者聯合會,張昊有幸成為助殘會的第一位資助對象,每年的中秋和春節收到資助金外,志愿者也會不時的去看望張昊,給他送點生活日用品和食品,用以改善張昊的日常生活。
2019年,張昊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但面對一學年高達萬元的學費,張昊萌生了退學出去打工的念頭。了解到這個情況后,助殘會立即召開了全體理事會議,專門討論資助張昊是否繼續上學的問題,會議最終決定成立專門的對接小組,分別負責張昊的學費和生活費問題,確保張昊在讀大學期間衣食無憂。
在張昊讀大學的幾年時間里,射陽縣助殘志愿者聯合會志愿者組成的對接小組在每個月的月初,就回給張昊匯去生活費1400元,每學年開學之際,就會將16000元的學費匯到張昊的賬戶里。在逢年過節時,志愿者也會給張昊發個紅包,但懂事的張昊除了收學費和生活費外,其他的紅包一次也沒有收過。
今年春節過后,助殘會張定華副會長與其他志愿者到張昊的家中,前來看望手術后出院在家休養的張昊媽媽,當他發現張昊的家中的房子已經陳舊、凌亂不堪的情景后,當即與董標會長取得聯系,準備啟動助殘維修改造基金,將張昊家的環境進行升級改造,改善他父母的生活環境。
據了解,自從張昊父親患病以后,僅靠其父親的病退工資艱難度日,家里的生活質量越來越低,現在的住房還是他家的親戚贈送,加上現在張昊的母親又生重病,更是無力對家里重新進行裝修。
助殘會啟動維修計劃后,董標會長、唐建國秘書長、張定華副會長、於紅波副會長等人多次到張昊的家中進行勘量,制定裝修計劃,安排工人進行施工,於紅波副會長更是每天都到施工現場,監督施工質量和進度。
5月10日下午,筆者在張昊的家中看到,房頂與墻壁都用上扣板,家中明亮潔凈,原本老化的電器線路全部更新,為方便張昊的爸爸開燈、關閉電視機,志愿者還給他安裝了智能的“小愛同學”。
在得知助殘會又出資金幫助改造家中的信息后,遠在哈爾濱讀書的張昊提筆寫下了這封感謝信,他在信中表示,將銘記志愿者給的這份恩情,把它化作前進的動力,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更加努力,不負期望,爭取早日成長成材,以實際行動來回饋社會、回饋幫助他一家的人們,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通訊員:陳冬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