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訊五月的陽光溫柔地灑在青瓦白墻的院落間,平壩區城區派出所社區民警李俊的腳步卻比往日更加匆匆。5月12日上午,當得知轄區王、趙兩家因排水問題再起爭執時,這位扎根社區五年的“老調解”立即放下手頭工作,帶著記事本直奔現場。

“李警官你看,雨水都倒灌進我家堂屋了!”趙女士指著墻角的積水痕跡,眼眶泛紅。原來,鄰居王先生翻修房屋時墊高了地基,卻讓原本順暢的排水成了“心頭堵”。雙方從初夏爭到仲夏,原本和睦的鄰里關系也像堵塞的排水溝一樣越積越深。
李俊蹲在兩家交界的屋檐下,指尖劃過泛潮的墻根,警服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這已是他三天內第五次上門走訪。“王哥,您家新房氣派,可不能讓鄰居家的日子‘水漫金山’啊。”調解室里,他握著兩家人的手打趣道,緊繃的氣氛頓時輕松了幾分。社區工作人員默契地遞上圖紙,三人就著斑駁的陽光勾畫改造方案。

“咱們既要講法理,也得念情分。”李俊翻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指尖輕點相鄰權條款,話語里透著暖意:“遠親不如近鄰,當年趙大姐幫您照看生病家人的舊事,王哥您說該不該記著?”王先生聞言低頭,粗糙的手指摩挲著圖紙邊緣。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耐心調解,最終確定由王家出資修建明渠,社區協助優化排水路徑的方案。
當夕陽為屋檐勾勒出金邊,兩雙手終于重新握在一起。“多虧李警官把法條講得這么透亮。”王先生撓著頭憨笑。趙女士則端來新泡的清明茶:“往后下雨天,總算能睡個安穩覺了。”此刻,那抹藏藍身影已悄然離去——社區小路的盡頭,又有新的家長里短等著他去傾聽、化解。

“群眾利益無小事。”城區派出所所長在晨會上動情地說,“李俊同志用真心解民憂,正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在這場看似普通的排水糾紛調解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暢通的水道,更是一條用警民魚水情澆筑的“連心橋”。
作者:胡磊 編輯:張小維 責任編輯:王超 終審:譚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